首页 -> 2006年第9期
收获前的付出 等
作者:李雪峰 等
一个年轻人向父亲征求意见:“我想在咱们这条街上开店赚钱,得先准备些什么呢?”父亲想了想说:“你如果不想多赚钱,现在就可凭两间门面,摆上货柜、进些货物开张营业;如果你想多赚钱,就先得准备为这条街上的街坊邻居们做些什么。”年轻人问:“我先做些什么呢?”
(徐永明/荐李雪峰/文)
祈祷已结束
菲利·唐纳休是美国著名的访谈节目主持人,他对牧师素有成见,说他们为了出名不惜任何代价,唐纳休一生只夸过一个牧师。
那是唐纳休当新闻记者时发生的事。有一次西弗吉尼亚发生了一起矿井坍塌事故,唐纳休与摄像师开车奔赴现场。严冬时节,天寒地冻,赶到矿区的时候,摄像机已经冻得无法运行了。他们只好把摄像机揣在怀里,等捂暖后再拍摄。
与此同时,被困在井下的矿工的家人们也纷纷赶到现场。他们都是一些朴实厚道人,老人、妇女和孩子。满脸沧桑的牧师也赶到了,但他并没发表什么慷慨动人的演说,只是默默地和所有家属手挽手围成一圈,开始为生死未卜的亲人祈祷。当时的场面非常感人,唐纳休相信所有电视观众看到后都会潸然泪下。
怀里的摄像机冻得结结实实,无论如何不肯启动。等机器缓了冻,可以正常工作的时候,祈祷也结束了。唐纳休告诉牧师,自己是全国最有名的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记者,要求牧师再重复一小段刚才的祈祷,让他录下来,以便在晚间新闻中播出。
唐纳休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记者时,我和很多名人打过交道,请他们重复过各种场面,摆出不同的姿势。为了向众人展示自己最感人、最光辉的一面,那些人无一例外都肯合作。”
然而这位西弗吉尼亚牧师却不同,他简洁地回答说:“年轻人,我们是在为亲人祈祷,祈祷已经结束。”
“人到无求品自高”,真正让人尊敬的不是显赫的名声,也不是人前摆出的姿态,而是一个人的品格。
(曹龙彬/荐(美)杰·凯斯勒/文王悦/译)
大苹果永远在上头
陈浩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外企工作。三年过去了,一起来的同事纷纷升职,而陈浩还在原地。他觉得主管故意压制了自己,一气之下辞了职,回到老家,帮当果农的父亲卖苹果。
从家到镇上要走山路。陈浩拉着满满一车苹果,一路颠簸着来到了镇上。不到十分钟,就卖掉了大半车苹果。可是剩下的那小半车小苹果却怎么也卖不出去。
第二天,陈浩故意把大苹果放在下面,把小苹果倒在上面。到了镇上,他惊奇地发现,原先放在下面的苹果不知何时全都“自动”跑到上面来了。难怪顾客总是能拿到大苹果呢。
回到家后,陈浩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父亲。父亲告诉他说,车子在山路上颠簸,大苹果就自然而然地跑到上面来了。生活就像是一辆行驶在山路上的马车,不管是苹果还是人,如果想往上升,惟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壮大自己。只要你足够大,生活的马车就会把你摇晃到上面来。反过来,如果你太弱太小,即使把你放在上面,也迟早会被摇落下去。
两年后,陈浩已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部门经理。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句座右铭:“大苹果永远在上头。”
(蒋振民/荐汪继峰/文)
孩子是大师
德国青年卜劳恩,又一次失业了。满大街地转了一天,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情绪极度低落的卜劳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将身上最后一块钱换了酒喝下肚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厚望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并没有给他争气,他的成绩居然比上学期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说话,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呼呼大睡起来。
当卜劳恩醒来的时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习惯地拿起笔补写昨天的日记:5月6日,星期一,真是个倒霉的日子,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更可气的是儿子又考砸了,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卜劳恩来到小房间,打算叫儿子起床,但克里斯蒂安早已经自己上学去了。就在此时,卜劳恩突然发现,克里斯蒂安的小日记本忘记锁进抽屉了,于是便忍不住好奇地看了起来: 5月6日,星期一,这次考试不太理想,但当我晚上将这个消息告诉爸爸的时候,他却没有责备我,而是深情地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使我深受鼓舞,我决定努力学习,争取下次考好,不辜负爸爸的期望。
怎么会是这样呢,自己明明是恶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怎么就变成深情地盯着他看了呢?卜劳恩好奇地翻开了克里斯蒂安以前的日记: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来越好了,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请教他,让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劳恩又是一惊,赶紧拿起自己的日记本来看:5月5日,星期天,这个该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小提琴,好不容易有个休息天,又被他吵得不得安生,如果他再这样下去,我非报警没收了他的小提琴不可。卜劳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无语。他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起,竟然变得如此悲观厌世、烦躁不堪,难道自己对生活的承受力还不如一个小孩子吗?
从此,卜劳恩变得积极和开朗了起来。他日记里的内容也完全变了: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虽然还是没有哪家单位肯聘用我,但我从应聘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想,只要总结经验,明天我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5月8日,星期三,我今天终于应聘成功了,虽然是一份钳工的工作,但我想,我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出色的钳工。
他,就是德国漫画巨匠埃·奥·卜劳恩(E.0.Plauen)。他的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大多来源于他和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日子。卜劳恩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打动了全世界读者的心。《父与子》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卜劳恩的经典名言是:一个人,只要具备善良、正直和宽容的性格,那么,便没有什么困难能够压得倒他。宽容别人、宽容生活,就是宽容自己。
后来有人采访卜劳恩时问他,听说是一本日记造就了您今天的大师成就,这是真的吗?
卜劳恩说,是的,确实是因为一本日记,但需要申明的是,那个大师不是我,真正的大师是我的儿子——克里斯蒂安。
(曹龙彬/荐沈岳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