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口头禅:由“口”观“心”

作者:康宏东




  “口头禅,本佛教语,指不能领会禅理,只是袭用禅宗和尚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后来指说话时经常挂在嘴上但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词句。”《辞源》上如是解释。
  “我晕”、“真没劲”、“烦死了”、“有没有搞错”……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这些口头禅时时灌进我们的耳朵。它们真的就是空谈吗?真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吗?心理学可不这么认为。
  
  一、口头禅的性格象征
  
  口头禅是人们内心对事物的一种看法,是外界信息经过心理加工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语言反应模式,并且当出现类似的情形时,它就会脱口而出。这是心理学对口头禅的解释。心理专家们认为,口头禅作为一个人下意识的表现,可以反映一个人当时的情绪和心态,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所以口头禅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一个人。
  比如有的学生说话中总是带有“嗯”、“啊”、“这个”、“那个”等字眼。这类口头禅通常是由于词汇积累少或是思维反应慢造成的,因而说话时不得不利用它们来作为间歇的方法。说这种口头语的人,反应是较迟钝的,或是比较有城府的。由于不善交流,这种人内心常常是孤独的。
  比如有的学生时常将“差不多吧”、“大概是吧”、“可能如此”等挂在嘴边。说这种口头语的人,自我防卫的本能很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待人处世方面比较冷静,所以同学关系比较和谐。当然,此类口头语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又会说早就估计到这一点。这类口头语往往隐藏了真心,比较圆滑。
  再如,有的学生在交流中总蹦出“说真的”、“老实说”、“不骗你”这类词句。喜欢这类口头语的人总有一种担心被对方误解的心理,非常在意对方对自己所述事情的评价,所以一再强调事情的真实性,目的是希望自己可以被认可,并得到更多人的信赖。这种人的性格显然有些急躁。
  
  二、口头禅的形成原因
  
  口头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重大事件对人的影响。譬如,一个学生品学兼优,各方面能力都很强。可是非他莫属的评优却花落他人。他感觉生活欺骗了他,很长时间都萎靡不振。自此,他的口头禅也许就是“郁闷”或“没劲”。
  另一个是积累效应的结果。学生考试失败了免不了要挨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这样的情况一旦在某生身上发生过几次,积累效应就会在他的口头禅中得以展现——每逢考试(即使是无关紧要的),“这下死定了”就挂在嘴边。
  
  三、口头禅的心理意义
  
  学生口头禅的种类很多,有的表现得比较主观、骄傲,有的表现得比较委婉、温和,有的表现得比较圆滑、谨慎。但从性质上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另一类是带有消极意味的。
  央视八套曾热播过一部韩剧《加油,金顺》。“加油!加油!”这句话几乎在每集里都出现。它是剧中主人公的口头禅。每当遇到困难时,她都右手握拳屈臂,大声地叫喊“加油!”以此来鼓励自己,增强自信,战胜困难。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镜头。不少高三学生口头禅是“我行!”“我是最优秀的!”“我是最特殊的!”诸如此类。乍听,这话很狂妄,其实却是强化自信心的针剂。这样的口头禅能激励人不畏挫折,积极向上,不断攀登,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积极的口头禅能催人奋进,消极的口头禅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答案是否定的。这类口头禅往往是心理宣泄的渠道。现在,“郁闷”一词总是挂在学生嘴上,真的是人人郁闷、事事郁闷、处处郁闷吗?当然不是。现在的学生学习紧张身心压力大,心态变化也快,往往失衡。只好通过这样的口头禅来发泄发泄,舒缓舒缓压抑的心理。显然,这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消极的口头禅还是心理防御的工事。很多学生一到考试,“死定了”、“死翘翘了”等就脱口而出。这不是出于对考试的恐惧,而是出于人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他们先将情况估计得更糟一些,并通过口头禅来强化,从而使自己较容易地接受即将到来的不好的现实,不至于引起心理上过大的焦虑和痛苦。若现实情况并不那么糟糕时,他们又能及时地得到心理安慰。真可谓一石二鸟。
  所以,看似消极的口头禅也有其心理的积极意义,应当全面地辩证地认识,不可等闲视之,更不能扼杀。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职业的敏锐,善于从学生随口而出的口头禅中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有针对性地施教。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