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能吃苦并不一定能成功
作者:刘福奎
班长的话让我们都很吃惊,因为哲人也曾说过,机遇总垂青那些刻苦的人。班长没有理会我们的议论,而是把我们带到了部队驻地的建筑工地、矿场等一些打工者群聚的地方。班长问我们:“你们比他们能吃苦吗?”我们无言以对。班长又说:“能吃苦是一个人在关键时候能否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必备素质,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困苦中度过一辈子,但走向成功不是靠能吃苦,而是在于你要有成功的追求与愿望,要敢于跻身高尚的岗位或去创业参与竞争。”尽管我们的新兵班长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的话确实有一定的哲理。从一定意义上说,苦难提升了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了人实现自我的能力,使得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碌,创造业绩和未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经历了苦难之后都能激发斗志、奋发进取。对于苦难的承担者来说,要想变得坚强,光能“承担”不行,还必须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心智,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有谁能说文王不拘就演不出《周易》;仲尼不厄就写不出《春秋》;屈原留在宫中就不赋《离骚》?当时拘者、厄者、放逐者多的是,怎就不见《周易》、《春秋》、《离骚》之类?如果文王、仲尼、屈原等没有非凡的毅力,没有超人的心智,没有坚定的决心,又怎能有此等惊世之作?
吃苦,其实也需要技巧,会吃苦、能吃苦再加上聪明、机遇,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勾践,如果光尝胆肯定不能复兴越国,他至少懂得把西施派到吴国,倘若没有这个美人计,怕是把越国的苦胆都吃完,勾践也拿不下夫差。苦,其实也像公共楼道的面积,是可以公摊的,古人云:“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说到底,吃苦与成功有一定联系,但没有必然的关系;吃苦耐劳是成功的一个条件,但不是必然条件。如果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那这“人上人”也定是一副苦瓜脸,倘如此,倒不如给那些准备大苦特苦的人,一人发一吨黄连。并不是所有的砖头都有机会构筑长城,虽然所有的砖在此前都经过了辛苦的摔打、痛苦的切割、艰苦的烘烤。再说了,成为“人上人”,本身就是个偏颇、片面的人生观。不同情况当不同对待,让一个身体健康的人登山,他有可能上去,而对于一个有心脏病的人,这种鼓励则有可能是催命剂。我觉得不妨说苦是一个砂轮,如果你是一块好钢,会被它磨得越来越锋利;如果你是一块铁,或者一块木头,则有可能被它搞得形销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