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第四只杯子

作者:杨 琴 冯新成




  班会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三只杯子,然后请学生们观察。第一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口有一块玻璃盖着;第二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底有一个小洞;第三只杯子完好无损,杯口朝上,但杯子壁上沾有一些脏东西。
  “现在,我要往杯子里加水。请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抛出了问题。下面顿时议论纷纷。
  高博文说:“第一只杯子根本不可能倒进水,因为它的口是被遮住的。”
  王一程不甘示弱:“第二只杯子会出现边倒边漏的情况,最后也没有多少水存在。”
  “那第三只杯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追问道。
  “第三只杯子里面应该有水,但却是脏的,因为杯壁上有一些脏东西,对水会造成污染。”张百灵胸有成竹地说。
  “好,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看看大家的分析对不对。”我拿起准备好的水壶在讲桌上演示起来,结果跟学生们的分析完全一致,许多学生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似乎在告诉我:“老师,这未免太幼稚了!”
  等学生们安静下来后,我说:“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想一想这三只杯子代表的是什么?”
  教室里安静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我静静地等着,等着他们思考的结果。终于,班长翟梦瑶说话了:“我觉得第一只杯子是在拒绝学习,因为不管你怎么往杯子里灌水,它都是拒绝接受的;第二只杯子应该属于那种左耳朵听右耳朵冒的人吧,因为它在接水的同时又把水给放走了;第三只杯子似乎已经得到了知识,但好像不是纯正的知识,里面夹杂着一些误解和瑕疵。”
  伊浩也站起来说:“我觉得第一只杯子挺形象的,比如说如果你因为一些小过节或误会对老师或者是对某些学科产生了厌烦,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那么你就会像第一只杯子一样,对所有的与之有关的知识都拒之门外。那对于学习来说应该是很大的损失。”
  张惠敏接着说:“第三只杯子和第一只杯子差不多,如果你一开始就有了成见,那么就有可能蒙蔽自己的眼睛,看不到‘庐山真面目’。”
  “就像夏天许多人带的变色眼镜一样,经过透射反映到眼中的阳光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颜色。”李秋雨补充道。
  “第二只杯子仅仅是将水过了一遍,但并没有真正得到,因为水直接从杯底漏掉了,也就是水过地皮湿吧。”杨天雨接着说,“知识也就不可能会产生作用。”
  “那么,你是哪只杯子呢?”我将问题再次抛给了学生。
  学生们都沉默了,对号入座,自己到底是哪只杯子呢?
  终于,有人说话了:“我要做第四只杯子!”是张玉洁!片刻之后,学生恍然:是啊,既然这三只杯子都不能做,为什么不去做第四只杯子呢?
  “说说想法。”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
  张玉洁说:“第一只杯子拒人以千里之外,使自己生活在真空里,失去了我们所提倡的团结合作,不值得学习;第二只杯子和小猴子下山一样,得到的不如失去的多,连了解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了;第三只杯子成见在先,势必对所有事情都先入为主,失去了应有的公允。这三只杯子都做不得,那么我选择做只新杯子。”
  “这只杯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穷追不舍。
  “它应该是杯口朝上,敞口的,杯壁光滑洁净,杯底完好无损。如果往里注入清水,它是晶莹透明的。”
  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让我们都来做第四只杯子!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