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转变问题学生应首先建立长幼秩序
作者:欧阳伟才
这实在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问题学生既有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也有人生价值、世界观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标本兼治”。但我认为,所有方法的基点都应是建立长幼秩序。
一、建立长幼秩序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条件
长幼有序是年长者与年幼者之间应该遵循的规范与秩序。儒教文化强调上下尊卑,注重依官位、年龄、地位、性别等将人做高低长幼大小的排比,随时确定个人在这种排比中的位置进而确定其恰当的态度和行为。所以,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荀子认为,“礼以定伦。”(《荀子·致士》)伦就是序。这里指血缘关系,当然也指社会属性和等级秩序。“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荀子·君子》)可见,荀子也把长幼有序提到了重要地位。
长幼有序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不应以存在“代沟”为由,取消这种人伦关系。两代人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分歧,历来是一种常见现象。这种认识上的“代沟”,不应是打乱或取消人伦正常秩序的依据。人类社会若失去了人伦秩序谈何“文明”?一个人自少年儿童起就接受人际“秩序”的教育和训练,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就容易融入社会。长幼秩序,是一种基本的伦理秩序。问题学生大多在溺爱中长大,往往缺乏基本的伦理秩序。他们首先是在父母怀抱撒娇,然后变成在父母身上撒野。在家的时候,他们就像“小皇帝”一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三年前,就曾经有个高中学生家长向我反映:冬天放学以后,要为儿子准备洗脚水,摆好擦脚的毛巾。洗完脚,儿子洗脚水也不倒。早上妈妈需要呼唤儿子起床,做好有营养的早餐,然后,把书包整理好挂在大门上。稍有不如意,儿子就发脾气,甚至对妈妈拳脚相向。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被儿子看成理所应当的伺候。妈妈则以儿子学习辛苦为理由,宽容儿子的无理,甘心做起儿子的“佣人”。
由于学生在家庭缺乏长幼秩序,而学校现在提倡民主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一些“公子”“小姐”不能受到严厉的教育,“主体意识”进一步恶性膨胀,对老师的教育爱理不理,有的学生甚至和老师发生激烈冲突。他们把家庭的享受、伦理的错位移植到学校,觉得教职员工也都是理所应该为他服务的对象。他们考虑到的是自己的“权益”,从来不考虑自己要为别人做点什么,自己为人处世有什么不妥,当然,从来也不会为别人做什么,除非“恶作剧”。一高一学生在校基础知识比赛中只得了4分。老师找他谈话,他听着耳机,摇晃着身体,说:“我不会做。”他强调的是自己的基础不好,被老师在课堂上批评损害了他的“尊严”,但一点也不反省自身的原因。
一个学生如果连起码的家庭伦理秩序观念都没有,就更会无视教师的威严,也不会去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教育当然无法进行。如果这种情况任其发展,学生便会成为问题生,且越来越严重。
二、建立长幼秩序是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纪律观念的开端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明的行为和观念从明白长幼秩序开始,也是从一种最基本的伦理秩序开始。
建立长幼秩序,可以分步骤进行。首先,学校要组织学生阅读《傅雷家书》《论语》等经典书籍,并写阅读感想,以经典、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灵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建立了长幼有序的观念,才能培养生长出其他文明行为、纪律观念。
然后,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每月一封家书;每周给家人一个电话;每个节日给父母一声问候;自己的生日给母亲送一份礼物;见到老师、长辈叫一声“老师好”“您好”;为父母洗脚;和父母看自己的成长相册;为父母做家务等。
最后,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也应该重视建立秩序。如升国旗、唱国歌,入队、入团宣誓、成人仪式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围绕重大事件、重大纪念目的集中教育活动,围绕某个专题的教育活动,科学家、企业家、先进人物的现身说法,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实践活动等等,引导学生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三、建立长幼秩序需要从小事抓起,为学生设定禁区
许多家长、老师为孩子变成问题学生头疼,不知道究竟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位母亲说:为了培养孩子,她经常看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孩子小时候,她非常骄傲,还经常在别人面前谈培养孩子的经验。可是现在孩子读高中了,却变得十分顽劣,让她想不通。
其实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影响,会发生很大变化,社会上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现象,无不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家长、老师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孩子犯下的小错误,不能从原则的高度剖析,为孩子设定禁区,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一味宽容,甚至纵容,那么,随着问题的累积,学生就成了问题学生。
赏识教育确实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鼓励和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和原则,单纯的赏识教育,不能解决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老师和家长在学生违纪犯错的时候,不仅要有长者仁爱的风范,更要告诉学生哪里是高压线,不能碰就是不能碰。
综观问题学生的发展,家长和老师一般只注意到学生身体的变化,而没有注意到学生心理的变化、思想的变化,这样,转变措施实行起来往往效果不好。
长幼秩序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是底线;长幼秩序就是雷池,不可让孩子越过。为了保证长幼秩序的尊严,不排斥严厉的惩罚,“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对孩子的一种负责。“口水教育”有时确实软弱无力。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问题学生的存在是客观的,从健全长幼秩序开始改变他们,不失为追本溯源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