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营造班级中的距离美

作者:吴玉美




  “距离美感”一般用来描绘人与人之间由于相处分寸的把握,从而产生的良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距离产生美感,产生吸引力。其中的奥妙与哲理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特别是在我们这样问题学生比例很大的班级。
  
  巧抓沙
  
  一个新的班集体,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就好像一粒粒的沙聚在一起,班主任就是一只握住这盘散沙的大手。不用一点力,一粒粒的沙就会从指缝中漏掉;用大力气,沙子同样会从指缝中漏掉。如何才能用力适中,让这些沙安分地在我们的掌握中呢?
  有位哲人说,与人相处,不给别人自由空间,自己也就没有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也是与学生相处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彼此以空间,班级才会和谐。
  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我们的班规严格比照校规、校纪,不准旷课,凡是班主任未批假的均作旷课处理。而实际上请假的合理性比较难掌握,班主任批或不批总会有失偏颇。你不批假他就旷,整个一年级出勤相当差。而二年级开始后我们班规修改为除了有医生证明的病假外,每月每生有四节课的机动,将小病无医生证明、有急事等难掌握的假均归入这四节的机动,此外除非有很特殊的事由父母请假,一概不再批假。而学生对这四节的机动,如自己储存的钱,非常珍惜,除非不得已,一般不会用,所以出勤情况在有了这个缓冲后,好多了。接着我们又把早操每月拿出两次作为机动,效果也非常好。
  
  冷处理
  
  心理学证明,人在极度兴奋或极度愤怒时,其智商趋于零,无法保持理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中专学生从十五六岁到二十岁,处在比较躁动的时期,血气方刚,很容易在很多问题上与人硬碰硬。没了“距离”的缓冲,我们的工作就没了回旋的余地。所以我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掌握分寸,把持距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本学期“温德迷尔公司”到校要一个班的实习生,开出了较好的条件。学校从各方面考虑,认为41班较为适合。我们班的学生很不服气,群情激愤,从中午到晚自习,到处找校领导反映、争吵,严重扰乱了学校的秩序。校领导当即决定,取消实习。学生们情绪激动的当口,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先肯定了他们的这种做法对于他们来说不“奇怪”,很“正常”。接着给他们分析了这“正常”行为带来的结果是:学校领导取消了这次实习,就不存在哪个班能去哪个班不能去的不平了,然而大家的目的是要去实习,这样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目的背道而驰了。而本来的结果应该是:41班作为试点班先去,如果表现得好,公司的基地还要三四个班,我们班排在第二梯队之首,现在没有第一就没有第二了。我对他们说:“你们不给别人机会,你们也就没有机会了。”接着我客观比较了两个班的长和短,没再多说什么。晚自习后直到十二点,一直有学生或打电话或直接找我承认错误,追悔他们的冲动,一致请求我向学校领导道歉,恢复41班的实习。
  
  妙转移
  
  对犯了错的学生我们可以声东击西,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缓冲他们的紧张和对抗,让学生与被处理的事件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坦然接受处理。
  对于男生抽烟,我们班民主制定出惩罚措施——罚跑,每逮着一次罚跑足球场八圈。一天下午放学后,四五个学生包括团支书和体育委员,在教室抽着烟高谈阔论,被我撞个正着,他们赶紧掐灭了烟,紧张地向我道歉,我没说什么就走了。周末,我请他们到我宿舍,又叫了一位同事作陪,玩起了扑克。他们俩都是扑克迷,玩得好高兴。一边玩,我有一句无一句地了解了班上男生抽烟的情况,然后交给他们一个光荣的任务,管住男生的抽烟问题。他们就自然地提出了先要自罚,然后主动去跑步,还跟同学说:“老班不是处罚我们,而是叫我们去打扑克,很开心的。”
  
  多活动
  
  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要为他们的精力找一个出口,没有积极向上的活动来填满生活的空白,他们是很容易烦躁和出状况的,所以要想办法组织一些有益的、他们喜爱的活动来宣泄他们的情绪,让他们舒畅。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积极倡导、组织、准备、掌控,但可以不参与,而是作为旁观者,近距离欣赏,并为他们喝彩,这样更能得到他们的爱戴。
  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任务演变成活动。这个学期每周一下午都安排了劳动,我们就将一次清除四合院杂草的劳动变为了活动:用清除的杂草换雪糕。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很卖力,愉快地完成了任务。烈日炎炎下,每人获得了一支雪糕的奖励。这也许可以看作是我们创造的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美感,不管距离远近,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转变他们的情绪和心理。
  
  慎内化
  
  有时我们必须在尽量小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特别是一些隐私性的不宜公开的事件应以尽量小的影响来处理,否则会形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因为我们将问题与大多数学生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就保护了当事者的自尊或隐私,这正是我们要追求的效果。
  一次保卫科逮着了我们班女生串男生宿舍,由于其中一对有恋爱倾向,所以学生科要求严肃处理。我将当事者找来进行了批评教育,事后又与其父母联系进行了反馈。有了我们认真的工作,父母的支持,加上学生自身的认识,这个问题也就悄无声息地解决了。班上没有任何同学知道,没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自此以后,两位学生都用行动表现了他们的认识和悔改。
  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分寸,就能在管理与被管理间产生润滑,形成缓冲。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