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班级社会化管理的探索

作者:姜 红




  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组成了一个班级,如同从社会中抽取的一个样本,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小社会”。对班级进行社会化管理,把现实社会中的运行机制引入到这个“样本社会”中,既可以让学生对社会体制与分工有初步认识,又可以让他们体验时代脉搏和人文精神,为以后真正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一、在岗位承包中学会做事
  
  每个学期开始,一个新的班级组建了,如何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有班级荣誉感和归属感呢?实行常规班务岗位承包制,把班级事务的方方面面承包给每一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地位。
  (1)定岗定现定编定酬。把卫生、宣传、财产管理等常规事务分解成若干个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范围和每个岗位所需的人数,并按工作量给予“工资报酬”——德育分。这项工作事关全局,要在细致上下功夫。如打扫教室,定编15人,可细分为3组,每组一周进行轮换;而每组内5人,谁负责走廊,谁负责门窗等,分工都要具体而准确,以避免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现象。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如讲桌的整理与擦洗,也可以设置岗位由专人来做。岗位的设置与德育分值的确定,应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由班委会先拿出方案,全班讨论表决,80%以上通过才能执行。
  (2)竞争上岗。学生根据自己专长和志愿报名选择岗位,一些岗位报名数多于编制,则要进行演讲竞选。当然,岗位编制总数要超过全班人数,一方面保证人人有岗位;另一方面,鼓励有多项专长或愿意锻炼自己某方面能力的学生竞争多个岗位,主动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3)量化考核。为保证工作质量,每周结算一次“工资”——德育分。学生们“工资”差异较大,通过对比,表扬先进,促使“工资”少的学生在自己岗位上敬业钻研,增强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允许学生凭能力“跳槽”,但必须在班会上发表竞岗演讲。而因工作懈怠导致班级在评比中落后的,则予以待岗学习的处置。让学生体验现实社会中的用人机制,学会在本职工作中精益求精,创新进取。如负责设计黑板报报头的杨卓,从不会到临摹,再到根据内容创造,一期比一期有创意和特色。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的成功,改变了他混高中毕业证的想法,变得勤奋起来,考入了湖北美术学院。
  
  二、在行为审判中学会做人
  
  构建和谐班级,必须确立良好的班风和严明的班纪,这是不可承包的“软件”。那如何执行呢,我们的做法是以班级法庭为核心,对学生一周内的思想舆论热点和违纪行为进行“审判”,引导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在集体纪律要求下约束自己张扬的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
  (1)制定“法规”。班级法制化弱化了班主任的权威,重心在于班级制度化管理。班级制度以中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为基础,涵盖道德和纪律两大板块,由“德性奖惩”和“违纪处罚”两部分构成。“德性奖惩”中,从生命观、家庭观、友情观、礼貌观、荣辱观、美丑观、诚信观、进取观、勤劳观、家教观等十方面确定正确和错误的行为标准,并明确奖惩的等级。“违纪处罚”包括对常规操会、就餐、就寝、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要求和处罚办法。班级制度要求操作性强,一旦在全班通过,就成为班级的“法律”。
  (2)依“法”审判。班级法庭设审判长一人,陪审员二人,每周班会开庭,时间控制在四十分钟,庭审包括“道德审判”和“纪律审判”两部分。
  “道德审判”由团小组成员出任“公诉人”。公诉人选取本周内大家关注讨论的或正在进行的焦点问题,统计具体的言行表现,或先安排一个寝室或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做好充分的素材准备。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当“律师”,用“德性制度”去辩护自己或他人的言行。
  纪律审判,往往选取本周严重违纪事件或多人次违纪现象曝光,由班委会成员出任“公诉人”。
  如针对高中生使用手机,公诉人统计:全班共有十一部手机,一周内上课时间手机响铃一次,振动一次,短信响铃三次;课外时间发短信聊天十六人次;月话费达八十元的有二人……学生们依照德性条款对是否该用手机和怎样用手机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结果判决六名同学可照常使用,三名同学应“限制使用”,两名同学应通知家长“没收”手机。辩论中,学生明确了道德行为规范,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又如对两个学生为琐事摔坏椅子这一违纪事件,法庭首先判定二人修好椅子,每人罚款五元,让他们明确违纪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然后剖析二人的厮打行为,再讨论如何避免这一行为发生,教育当事人遇事要冷静,沟通要有技巧,同学间应互相谦让等等。
  法庭审判重在辩论和教育,由于选取学生身边的案例,每次开庭学生参与热情高,言辞犀利,观点新颖,让人回味无穷,班会课也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课之一。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