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作者:赵和春




  三方会谈必须本着平等、友好、宽松的原则。开始时,先对孩子身上的优点、进步给予充分肯定,然后给孩子提一些能接受的且能达到的目标建议。
  三方会谈的独特之处在于:经过“三方”会谈,学生受到鼓励的同时,明确了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家长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家教水平,明确了怎么与老师合作,如何具体地指导和督促孩子达到目标;老师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帮助孩子,以及如何进一步与家长密切合作。三方会谈,使得三力合一;三力合一,必然能创造教育奇迹!
  
  三、用坚持行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教育某种程度上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等。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为此,我们和学生们商量,列出了“学期坚持”、“每月坚持”、“每周坚持”、“每日坚持”,后又在广泛征求家长们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文字推行,效果不错。
  
  1.每天的坚持
  ——人人有岗位,每天负责好自己的岗位。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及细心品质等。
  ——课间坚持活动至少两分钟。目的在于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值日班长轮流负责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服务意识、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等。
  ——坚持戴手表。目的在于培养时间观念。
  ——在家里的每一天必须做家务。目的在于养成劳动习惯及培养感恩之心。
  ——每天坚持把掌声或赞美送给取得成绩或获得进步的同学。目的在于学会赏识他人,开阔自己的胸怀。
  ——每天坚持练字五分钟。目的在于提高写字水平,同时培养意志力。
  ——每天坚持读一点课外书。目的在于拓展视野,激活思维,培养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
  ——每天坚持写几句日记。目的在于学会反思,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培养意志力。
  ——每天晚自习结束前三分钟对照目标手册自查。目的在于养成反思习惯。
  ——每天坚持读“经”(《四书五经》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十分钟。目的在于学会做人,磨练意志力。
  ——每节语文课开始前,值日班长领读“每周一诗”和“每日一句”,随后进行一分钟即兴演讲。目的在于日积月累,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锻炼值日班长的组织能力和胆量。
  
  2.每星期的坚持
  ——周日下午返校调换座位。目的在于保护视力。
  ——每周打一个电话问候父母。目的在于培养感恩之心。
  ——周一下午二十分钟作文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写作的兴趣及能力。
  ——周二下午二十分钟小辩论会。目的在于培养思辨能力。
  ——周三、周五中午十分钟“听我说书”。目的在于培养读书的兴趣及能力。
  ——周四下午二十分钟美文欣赏。目的在于培养读写兴趣及能力。
  ——周末和父母一道温习目标。目的在于亲子沟通,并让目标进入孩子及父母内心。
  ——周一中午按值日组大扫除。目的在于培养劳动习惯,同时美化环境。
  
  3.每月的坚持
  ——温习学期目标。目的在于让目标深入内心。
  ——对照学期目标,看自己进步了多少。目的在于正确自我评价。
  ——每月至少发一篇习作到班级网站。目的在于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及毅力的培养。
  ——每个月出一期班刊。目的在于培养习作的兴趣及能力。
  
  4.每学期的坚持
  ——修订并学习毕业时期目标。目的在于完善目标,强化目标。
  ——学期初制定学期目标。目的在于明确学期目标,让学期目标引领、激励自己。
  ——学期末对照目标自查。目的在于学会反思和小结。
  每一个“坚持”的背后,都隐含着某个教育目的,没有良好教育目的的“坚持”,以及没有多少教育效果的“坚持”,不值得坚持。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