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关于自行车的教育

作者:周升亮




  一进校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排整齐的自行车:后轮完全在一条直线上,前轮一律左转45度……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那就是我们初一(4)班的40辆自行车组成的队伍。
  经常有人问:“你们班的自行车怎么排得那么齐?”
  有兴趣就来细细听一听我们班自行车的故事吧!
  
  向我看齐:规范与习惯
  
  在初一新生报到那天,我就发现班里骑自行车的学生特别多。全班45人,有40辆自行车。看那“排”自行车,真是“斗折蛇形、参差不齐”,而位置又在校门口显眼处……
  怎么办?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骑摩托车来到学校。把车放在宿舍,推出从住校的同事那里借来的一辆自行车,把它端正地摆放好,然后重复了四十遍:“这辆自行车是我的,请照样子摆放好,向我看齐!”
  第三天,我又在学生到校前把自行车停放在那儿,然后离开了。
  很快,我们初一(4)班的自行车队伍就站成了校园的一道风景线。
  一段时间后,我把“我的自行车”还了,但在班里留下了“要求”:车后轮后边缘与地砖交界线垂直,车身正南正北,车头左转朝向西北……谁来得早就把车子摆放在原来“我的自行车”的位置,后来者一律向它看齐!
  风景线还是风景线,而且更直更齐了!
  
  自行车运动会:安全与荣誉
  
  放学后,贺家沟的小婕找到我,说自行车钥匙不见了,找了一下午没找到,发动学生找来不及了,我推出摩托车,送她回家。三四里大路后是十几里山路,机动车、农用车真不少。
  路上不时遇到穿新校服的初一学生。前面的大概是归心似箭,骑得飞快;后面陆陆续续,并排者有之,追逐者有之;直至镇上,还有等在修车铺排队打气的……
  第二天,联合其他班级,以邻近村庄为单位,我们组建了“安全路队”,队长暂时由各班班委会成员兼任。又把各班的走读生集合起来,成立“安全服务岗”,进行简单的修车技术培训,配备基本的修车工具和打气筒,以定期轮流检查各班的自行车,并提供简单的维修服务。
  为把安全抓实,我又组织召开了“两会”:家长会和自行车运动会,两会同时在学校操场举行。自行车运动会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就是速度赛,跑道被分成了加速区和刹车区,刹车区又分为安全区、扣分区(轻伤区)和零分区(重伤区、“淘汰区”),家长就站在零分区的外侧,以备有学生刹不住车时进行保护。
  比赛开始了,小家伙们个个摩拳擦掌,欲在家长面前一展身手。但结果正如我料: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自行车刹车不及,冲进了扣分区,更有五辆自行车刹车“失灵”(干脆就没有车闸);有六辆自行车在加速时出现故障而退出比赛,或掉了链子或车技欠佳占了别人的跑道……
  在随后的家长、学生座谈会上,我根据比赛成绩给学生发了“自行车驾驶证”,分A、AA、AAA三级,只有AAA级才能参与安全路队队长的竞聘,并可以在别人的车子坏了时捎带其回家。学生们很激动,家长们似乎也很激动,或自豪或自责。
  “两会”后,恶劣天气里家长接送的多了,车队短了(紧凑了),新了,申请“驾照”晋级的多了,安全服务岗清闲了……
  
  自行车课堂:学习与探索
  
  学习越来越紧了,急匆匆地放下自行车,学生几乎是跑着进教室。自行车队伍依旧那么齐,但我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
  “虽然我的自行车历史悠久,是爷爷骑过的,可是爸爸常以它为荣,说它是村里的第六辆自行车;虽然我的自行车浑身是锈,可是放在哪儿都不用担心会丢;虽然我的自行车到处都响,可是走在路上却省下了铃铛……我爱我的‘破自行车’。”一篇周记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什么不把自行车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呢?
  立即行动!联系语文老师举办“我的自行车”主题征文,或记其辉煌历史,或写其“落户”过程,或述学驾过程,或叙快乐一事……篇篇皆充满喜爱,溢着自豪。联合各科老师引导综合探究,于是,“直撑的自行车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斜撑的则是钝角三角形,若斜撑只打一半,则是直角三角形……斜撑的自行车更稳固”。结论是否正确已不重要,但大风却再也不能轻易撼动我们的自行车队伍了。“I like my bike。”百字短文、课前演讲不仅几乎把学到的英语Word一网打尽,还用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单词和用语;地轴车轴,顺时针逆时针转、自转公转形象演示;自行车的历史、自行车与环保、自行车与体育……原来科学无处不在,原来自行车与学习联系紧密,原来老师也能被难倒,原来查资料还能上网,原来自行车文化这么精彩,原来……原来本班课程可以这么开!
  探究的伙伴大都是“自行车邻居”,于是每天都换,很快有了许多好朋友;探究的过程充实了“枯燥”的学习生活空隙;探究的结果证实了课本的知识或结论……成果展示会规模空前,吸引了别班的许多同学,也吸引了许多老师,当然他们被狠狠地“刁难”了一番。难得的机会呀!
  
  谁放的气:宽容与悔悟
  
  又是放学时间,站在学校门口,看着一队一队的自行车伴着笑声启程,带着快乐返家,心情不错。
  班里的小靖红着眼睛跑来找我,说自行车上的气门芯不知叫谁给拔了。小靖的自行车很特别,安全服务岗恰好没有这种配件。
  怎么办?先送回家?我准备去宿舍推车,忽然发现因午休时太活跃刚刚被谈过话的小港老实地站在一边,脸色通红,手有意无意地摸着衣服口袋。我一下明白了,停下脚步,对群情激愤的学生说:“对了,下午的时候,门卫老师说有几个小孩子在这里玩过,后来被老师劝出了校园。会不会是他们觉得好玩给拧去了?但他们走的时候空着手,大家帮着找一找,或许能找得到。”
  他们四散开来找,我用余光观察小港,他“找”得最快,超出其他同学好远。“找到了!”小港喊道。学生们围上去,帮着安上气门芯,小港则抢着打气。我袖手旁观,只说了一句:“没事,小孩子小,等成了初中生就长大了,就不会再贪玩而开这种玩笑了。”
  第二天,办公桌上果然压了一张纸条:“老师,我错了。我本来想报复小箐,因为是她记下了我的违纪而让我挨了批评,谁知她们俩的车子是一样的……我绝对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我保证!”是小港的笔迹。我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融化的雪:智慧与感动
  
  接连几天下雪,学生的到校时间普遍拖后。去开晨会时,路过校门口,我顺便看看班里的自行车。
  小轩急匆匆地往教室赶,回头看见我,就又回去把车子整理了一下才走,却还是有点“不合队”,我又帮着整了好大会才弄好,毕竟积雪较厚,车子的斜撑螺丝也松了。小轩路远家贫,父母身体不好,早晨还要自己做饭吃、照顾父母,这些情况都是我从他小学时的同学那里打听到的。小轩在班里沉默寡言,就像一个冰块。
  晨会上,我撒了一个谎:“同学们,知道小轩为什么来晚了吗?他的自行车坏了。但是他的自行车放得最标准,虽然地上有雪……”同学们的掌声震落了他棉帽上的残雪。
  第二天,我发现班里的自行车队伍又恢复了昔日的整齐,有一辆车子下的积雪似乎融化了,是小轩的,走近一看,有隐约的鞋印,是的,小轩用鞋子把雪弄干净才摆好了车,而其他的自行车明显是向他看齐了!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积雪融化了,就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