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巧用“缓兵”之计

作者:李国军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许多时候要“日理万机”,有时不得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有取有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多的时候,要将那些较不重要且又不紧急的事情,推一推,放一放,适当“缓”一下。当然,这种“缓兵”之计不是一推三六五,无限期地拖而不决;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而是一种工作艺术。运用得当,则其乐无穷,能解决班主任工作中不少棘手的难题。
  
  时机不成熟时,用“缓兵”之计
  
  班主任工作中,有时某一问题处理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就可运用“缓兵”之计,等待时机,伺机而作。
  比如用人,如果在讨论班干部任用时,任课教师或班内多数学生对某学生的任用有较大分歧,就需要将“问题”暂时搁置,“缓兵”一下,以免错用了人和激化了班级内部矛盾。这段时间,既可以让任课教师、班委成员对该学生作更深入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可以针对意见分歧方面对班干部人选加以进一步考察分析,待条件成熟后,再按程序拿到班会上研究。如此,一般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缓兵”艺术的运用绝不限于用人,其他工作尚不具备相应时机时,也可适当“冷却”一下,到条件成熟后再“拍板”定夺。
  
  情况不明了时,用“缓兵”之计
  
  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或是学生犯错误,或是学生提出某一问题,要求及时解决,而自己对有关情况不清楚,心中无数,一时难以对问题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答复,更谈不上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这时正确的应对方法就是用“缓兵”之计,将问题“放一放”,争取更多的时间,做一些必要的调查研究,把情况摸一摸,理一理,等事情的来龙去脉明了之后,再从容定夺。这样一来可以将问题处理得公正客观,避免因只听一面之词而出现偏颇,二来可以将问题处理得彻底,避免因认识不深或不透做成“夹生饭”。
  
  需要留有余地时,用“缓兵”之计
  
  班主任工作中所面对的问题,大部分带有普遍性、连带性或突发性的特点,处理时不仅要充分了解问题的“前因”以求合法、合理、合情,还要充分预测处理的“后果”,留有一定余地,尽可能避免因考虑不周而留下“后遗症”。因此,对一些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处理时切不可追求“趁热打铁”的效果,主观臆断,草率行事,而可采用“缓兵”的策略,给大家留出讨论甚至争论的时间,以明辨是非分清得失,找出负面效果最低、认可面最广的处理方案。
  
  需要“逆上”而行时,用“缓兵”之计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认识接触的学生家长比较多,有时会遇到上一级领导交办的一些“托人情,走门子”的难办之事,这样“棘手”的问题往往让人进退两难:顶住不办,有损上级领导的威信与脸面,甚至把关系搞僵;按领导意图办,又实在是存在困难或难言之隐。这时“缓兵”之计就可以使你赢得宝贵的时间,使用合适的方法与上级沟通和交流。一段时间后,可向领导说明难办的原因或说明利害,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在不伤和气、不伤自尊心的情况下,说服领导收回“成命”。若沟通无效也可直接找当事人面谈,请其协助做上级领导的工作,或者请出合适的人出面,在上级领导面前“美言”几句,求得他对“事情不好办”的理解。
  需要明确的是,“缓兵”之计作为工作艺术和方法,运用得当才能发挥积极效应,若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凭个人好恶亲疏办事,“缓兵”之计就成了推诿、扯皮的“事难办”。若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分轻重缓急,一律看一看,等一等,放一放,冷一冷,“缓兵”之计就成了凡事“研究研究”的“低效率”。若缺乏敢于负责的精神,畏首畏尾,“缓兵”之计就成了逃避工作的“挡箭牌”。凡此种种“缓兵”就成了“拖拉”,有百害而无一利。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