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班级管理中的“算账”艺术

作者:孙明沁




  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作为这个家庭的重要成员,究竟是该以保姆的身份出现,还是作为“甩手掌柜”一问三不知,或者干脆搞“一言堂”呢?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打破旧有模式,民主管理班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
  如何在保持班集体稳定发展的前提下,由教师让出足够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指令、独断和说教等传统教育手段的使用频率呢?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巧妙通过算账,切实推进班级管理,效果不错。
  
  一尺一寸,度量“道德账”
  
  当今社会各方面对青少年的评价几乎归为同一个结论——现在的孩子是一代不如一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的滞后,要求我们以灵活的方式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我曾接任过一个出名的“坏”班,班上学生上课捣蛋、下课打架,违规犯纪、出口伤人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对老师的管教他们常抱以无所谓的态度,过耳便忘。我接手这个班后,认认真真地同学生们一起上了节“数学课”:第一步,请学生共同参谋,列出班级需整改的项目,小到换洗国旗、窗帘,大到制止打架斗殴、创造学习气氛……林林总总一共四十七项。第二步,我又请学生列出本人可协助解决的问题,统计后列出一张表格:洗涤窗帘11人次,不随地吐痰31人次,上课主动发言27人次,主动制止打架斗殴9人次……一个星期的悄然变化之后,我又请学生列出仍需整改的项目,经统计还有32项,然后再请学生列出自己可以协助解决的问题,列出一张表格:不随地吐痰45人次,上课主动发言38人次,主动制止打架斗殴21人次……数据的增减给了学生鲜明的感受:自己的班级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原先对我的措施抱观望态度的学生开始发现自己落后了,班委们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几个轮次后,班风开始明显好转,学生逐渐确立了自我管理的意识。“算账”这枚催化剂在我的有效使用下充分发挥了作用。
  事实证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运用生动材料点拨学生,以细节为突破口击碎学生心灵的坚冰,就能使他们真正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深刻道理。
  
  一点一滴,理顺“人情账”
  
  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朗的性格、博大的胸襟正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轻生活,加之在各种压力及社会阴暗面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有的学生性格孤僻,有的心胸狭窄,有的拉帮结派,甚至于讲究酒肉之交等恶习。据相关部门统计,因人际关系恶劣和交友不善造成的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了48%。如何使学生健康地交友,在和睦宽容的氛围中健康成才呢?
  我让学生列出能切实帮助自己进步的知心朋友的数目,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列出三五人。于是我要求他们弄清除了现在的朋友外,还能找到多少个新朋友,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分析对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要勇于和同学交往,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要有宽容心”、“要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这些原本需要花大量时间、费很多口舌才能灌输的道理,通过学生自己计算、自己对比、自己发现,变得更为直接具体,宜于接受。
  在协助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干部难免会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如何介入这些矛盾做好引导工作,使班级中的干群关系融洽呢?劳动委员晓海认真负责,但工作方法生硬,与同学关系较僵,尤其与晓张同学时常冲突。在分头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时,我请他们写下心目中的合格班干部应具备的条件。在班会课上,我将两人的看法公布于众,所有的同学都发现他们的观点惊人地相似——班干部应当负责任,全面发展,有融洽的人际关系,能以身作则,有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我请全体班干部比照一下自己认识了多少,又做到了多少。同时,我又让其他学生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班干部,你希望同学如何配合你的工作?班会课之后,晓海和晓张一起向我检讨了自己,两个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开始明显松动。在两人的带动下,其他班干部也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协调与同学的关系,而一般学生也在了解自己、理解班干部的过程中加深了认识,班级整体气氛逐步趋于和谐。
  
  一分一秒,清点“时间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大概是所有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了,但又有几个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刻道理,又有几个学生能切实抓住生命的每一点滴时光,奋发图强。比尔·盖茨就提出“珍惜时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财富问题,更是一个人的意志与品格的问题”。
  许多学生很懒惰,做事拖拉,进取心不强,不守时守信,即使对他们进行批评也只能维持三四天,过后便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健全发展。我对一个这样的学生晓强采取了“算账”的方法。我先要求晓强实事求是地记录当日“45分钟效率”和“30分钟效率”,也就是记下每天上课认真听讲满45分钟的节数,以及每天在课后专心读书做练习满30分钟的次数。同时,我又请学习委员以同样的方式记录她的学习状态。一个星期过后,根据两人上交的数字进行对比,结果,晓强同学一周听满45分钟的节数为10节,而学习委员为25节;晓强同学一周做满30分钟的次数是15次,而学习委员为36次。
  通过对比明显可以看出两者的差别,晓强也深刻认识到了阻碍自己进步的症结所在。同时,他也看到了战胜自我、克服惰性的希望,开始有意识地加大学习的力度提高单位时间的使用效率。经过几轮次与其他同学横向的对比,以及与自己前后的纵向对比,他的学习习惯有了巨大的改变。在家长会上家长特别提到他学习变得刻苦,原先的赖床变成每日自觉早起读书,成绩提升得很快……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只应准备好建筑材料——砖瓦、钢筋、泥浆等等,而房子得由学生自己去造。”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总抱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总是刻意地将自己的思维嫁接给学生,当然出现了“事倍功半”的结果。其实,我们在引导学生对待学习、对待时间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算算时间账,让学生自己去认识时间,也许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分一毛,细算“经济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身上的钱也逐渐多起来,这些钱是否都能用到刀刃上呢?我让学生对自己每月零花钱做了一份调查统计,结果是:用于学习用品及书籍30元、外出游玩5元、零食60元、玩游戏机等35元、其他25元,总计185元,其中经常穿名牌的有25人,有手机的30人。
  事实证明,学生的零用开销普遍较大,使用显多样性、盲目性。面对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学生在消费方面的误区也逐渐引起了各方的担忧。引导学生管理好、使用好他们手头的零用钱,使他们理智地面对现实,以健康的心态迎向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时代是现今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为了让学生算好“经济账”,我从班费的安排调配入手。以一学年下半期为例,共有班费520元,如何将这笔钱用到刀刃上呢?我将钱款全部交由生活委员保管,并由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合理分配。主要保证各种大型活动如11月份运动会、12月末的庆元旦班级联欢以及班级布置美化和先进奖励、体育器材购置等方面的支出。在生活委员的带动下,全体学生十分踊跃地提建议、出点子,列出了一份合理使用班费的“细账”:布置教室35元、添置体育器材80元、校运会70元、先进奖励105元、元旦联欢100元、秋游80元,还节余20元。
  为使班费的使用落到实处,学生们还针对挂图、窗帘的价格、样式;体育器材的取舍等细节问题进行了踊跃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做到了花小钱,办实事。
  老师当好学生的“理财顾问”,为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动脑、动手实践,就能够发挥德育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前提下,化被动为主动,摆脱盲目攀比及一时物欲的束缚,实现自控,从而自觉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学生的个性与成长阶段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我们更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使他们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驶入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栏目编辑 田恒平)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