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如何在班级营造公平

作者:王现军




  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公平是学生最关心的一个话题。班级管理实践证明,对待学生必须公平,学生对班集体的关心程度、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乐意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等等,都与班集体带给他们的公平感有很大关系。很多班主任认为自己是公平的,但学生却不都这么认为,经常有学生明确地告诉班主任:“你不公平!”“这样不公平!”学生的反映提醒我们,公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想公平就一定会公平,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做法,认真思考怎样在教育过程中具体落实教育公平。
  公平从理论上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但操作时却存在着很多几乎是无法解决的矛盾。
  从班主任角度来分析,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特质或特点,因此,要想做到纯粹意义上的教育公正,就必须使班主任的交往行为符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特征。而实际上,在教育活动中由于班主任资源以及班主任掌握的知识、手段与方法等,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匮乏,因此,纯粹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设想。
  作为学生来讲,每个学生进行公平与否的判断时,总是因为一件事或几件事而起,然后推而广之,而且往往被迁移、被夸大的是他们认为不公平的感受。可能联系到班主任以前跟自己的关系,对自己的某一次批评、表扬,甚至班主任一个不经意的脸色、眼神等,有的还可能联系到班主任对班上其他同学类似问题处理时的态度、方法乃至以往班主任对这些同学的眼神、脸色,再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动机等进行归纳、分析、判断。这种发散,常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现实问题历史化。
  由此可见,直接影响学生的与其说是事件本身是否公平,不如说是学生的公平感尺度。如果说,公平与否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公平感则属于一种主观现象,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公平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学生的公平观念、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氛围、班干部的任用、荣誉称号的评选和锻炼机会的分配等等。
  所以说,在实践中,公平问题的症结不在班主任愿不愿意公平,而在于怎么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怎么让学生获得公平感。不否认有的班主任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教育过程中的公平,但更多的情况是班主任有着公平的良好愿望,但却没有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公平,学生没有感到公平,起码没有班主任预想中的公平,甚至是感受到了极不公平。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公平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是一个伦理问题,但更多地表现为技术问题,即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班主任的公平追求。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公平意识的班主任而言是个伦理问题,而对于有公平追求的班主任而言,公平首先表现为技术问题,即如何做才能体现公平,才能增强学生的公平感。
  
  建立统一的班级制度
  
  公平的尺度是制度。班级应在班级管理和奖惩措施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方面制定比较完备的制度。只要严格落实这些制度,就能满足学生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平时大家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一个例子。对不同的学生在同样的错误面前适用不同的标准,对自己认为好的学生宽中有爱,对不太好的学生严苛有加,这一点是学生最敏感的,也是学生最反感的。
  在通过班级制度维持班级公平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制度本身的公平公正。班级制度应该反映全部学生的利益,切忌制度对个别人的保护和对部分学生的伤害,制度本身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二是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因任何人而通融。三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该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只有反映了大家对制度的理解,接受了大家的监督评议,制度的公平执行才会有根本保证。
  
  建立正确的公平观念
  
  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公平感受,但是学生的认识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对公平的理解也会有错误,对公平的认识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首先应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一味追求绝对的公平,钻牛角尖,这样不切实际,会害人害己,要考虑到目前资源不足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班主任面对实际情况所作的变通或者协调不是不公平。
  二是不要盲目攀比,学生之间相比较是必然的,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比什么?怎么比?比了以后怎么样?把比较转化成学生成长的工具手段,而不是成长的目的和追求。
  三是要有主动追求公平的勇气。在结果出来之前就应该主动追求结果的公平;在不公平出现的初期就应该努力去制止和消除不公平,主动面对,而不是消极等待,不要一直让自己处在被伤害的位置,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不公平感受→反思→向班主任反映→评价反馈→反思……
  
  保持顺畅的沟通渠道
  
  公开和民主也是公平的保证。要在班级内部建立一种平等的内部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班级的决策和管理。就是要把班内学生关心的大事公开,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决策,防止暗箱操作、个别人说了算。公开程度提高了,学生监督加强了,公平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有时学生不公平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师生间的曲解或误解,也就是说师生间的沟通不足。在尽可能保证与学生沟通的同时,也要避免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不公平。与学生交流机会的不均等是学生认为班主任不公平的原因之一,因为交流多关注就多,所以帮助也会更多些,这自然就不公平了。
  
  有坚持和维护公平的勇气
  
  坚持公平,在涉及某些学生个人利益的一些问题上,可能会得罪人,遭到他们的反对。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和魄力,从而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公平愿望,但也不能被学生的不公平指责牵着鼻子走。
  学生可能因为关乎自身利益,总是立足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他们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他们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对学生的反映班主任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接受合理的成分,对不合理的成分,就向学生说明,不能一见学生提不公平就慌了手脚。在学生的不公平指责面前,班主任的合理反应是:不公平反映→反思→调整(教育学生)→反馈评价。还要注意防止出现消极公平,即由于资源的极度缺乏或放弃而导致大家都得不到资源而出现的公平,这样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教育公正的本义。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