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正确对待学生的白日梦

作者:康宏东




  最近上课,发现晓刚总走神,一副神情恍惚的样子。他可是个不错的学生,虽说曾经一度沉溺于武侠、言情小说,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还是走了出来。这一次怎么了?
  侧面了解,同桌一无所知。正面出击,他一言不发。我没有气馁,锲而不舍。终于他开口了,原来,母亲患病家境困难,父亲无奈出外打工,没料竟遇上了黑心的老板,和工友们辛苦大半载的血汗钱被席卷一空。上月父亲在外地偶然撞上了那老板,上前索讨工钱。工钱没追回不说,还被身强力壮的老板毒打一顿。父亲又急又气,也病倒了。事情虽说过去了,可在晓刚心里却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挥之不去,经常胡思乱想,进入到一个虚幻的复仇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是一个风度翩翩、武功高强、冷酷无情的大侠,专门救助像父亲那样老实善良被人欺负的人,残酷折磨那些恃强凌弱者。他把这一切情节想得很细致逼真,觉得这样才过瘾才有快感。起初,只有晚上睡觉刻意去想的时候,那种情景才会出现。后来,那情形不知不觉间就浮现在脑海中,特别是在上课时,注意力总沉醉于虚幻的世界无法集中。他很后悔,也很自责,想摆脱又无力自拔。
  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做白日梦者。我必须慎重对待,妥善引导。
  心理学认为,所谓的白日梦是指在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高度自我的超越现实的冲破时空界限的幻想活动。在这样的幻想过程中,人的意识轻度模糊,但又不会混淆现实与幻想的区别,仍能对现实做出适当的反应。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做过白日梦,时间长短次数多寡不同而已。青少年时期则是白日梦发生最频繁的时期。
  青少年的白日梦,因人而异。有人把自己幻想成白马王子白雪公主,有人把自己幻想成富人盖茨飞人乔丹,有人把自己幻想成大侠佐罗现代超人……无论具体角色如何,反正都是胜利者成功者。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一心向往的却无法满足的愿望在幻想中实现了。这种画饼充饥的心理其实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是心理激发作用。白日梦中的角色一般都是做梦者在心理上所认同的一个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具体的还是泛化的,它都会通过心理趋同作用转化为个体意志行动的动力,激发个体心中的希望和信心,以致激起他们实现目标的进取心,甚至有的还能激起某方面的灵感。二是心理平衡作用。人的欲望特别是青少年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主客观的条件又决定了这些愿望不可能一一满足。对那些无法实现的愿望借助白日梦的方式来获得替代性的满足,便会体验到一定程度的愉悦感,从而缓解心理压力,起到心理平衡心理自慰心理保健的作用。所以心理学已经肯定了白日梦对人的心理和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然而,白日梦的这种积极意义毕竟是有限度有条件的。当白日梦完全取代了现实生活中有目的有意义的行动,成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时,那就是一种心理病态了,这种病态会像毒品一样吞噬掉一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因为一味地沉迷于白日梦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退缩心理封闭现象,是一种不敢面对现实的行为,时间一长,就会使人萎靡不振,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动力。上例中的晓刚就是在白日梦的世界里走得太远而差点迷失了自己。他本来性格就内向,感情不轻易外露,家庭的不幸又使他特别痛恨那些欺负良善者。于是以前读过的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形象便一个个在脑海中鲜活起来,成为自己的化身,满足了自己“替父报仇”“行侠仗义”的愿望。这种替代性满足的魔力太大了,以至于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了学习。
  那么青少年学生的白日梦怎样才不会“走火入魔”呢?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该怎样加以引导呢?
  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白日梦。可以给学生适当地介绍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使其明白白日梦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其出现很正常。这种正常当然也包括青少年白日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性幻想。有专家指出,性幻想是所有性现象中最为普遍的几乎人人都有过的心理现象,没必要戴上有色眼镜来审视。何况它还能缓解性压抑,有利于心理平衡。当然,性幻想也好,超人的幻想也好,毕竟都是白日梦,而白日梦则是把双刃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甚至造成人生悲剧。
  其次,要求学生按时控制白日梦。在心情压抑时,在合适的环境下,不妨适度利用白日梦,但入梦之前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让自己到时准时“醒来”。有心理学家建议,每天做白日梦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做梦者还应当清醒地知道幻想就是幻想,永远不能替代现实,这样大脑中就装上了闹铃,会定时地把你拉回现实。
  再次,教会学生善于摆脱白日梦。当发现自己沉迷于白日梦不能自拔时,不要惊慌失措或自悔自责,重要的是学会自救及时跳出,最好的办法是从改变生活内容入手,比如暂时告别有曲折情节的小说和影视,暂时离开独处的安静的环境,多与周围人接触相处,多参加一些文体娱乐活动等等,不提供幻想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样还不能把自己从虚幻的世界唤醒,那就要立即求助于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了。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