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

作者:徐 英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学校教育中班级文化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班级管理模式单一、陈旧、封闭、僵化,以教师为中心,班级建设缺乏创造性,不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营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生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优质的班级文化建设一定不能忽视良好物质环境的创造。因为环境是造就人的外界因素,这正是环境育人的含义。高品位的班级物质环境文化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自然的抚慰、艺术的熏陶和大师的召唤,能让班级的每一堵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传情、启智,能让有限的教室空间生发无限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以适应性与个性化为取向
  1.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班级的服务对象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因此,班级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也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风格、格调。一年级的学生刚离开幼儿园跨入小学的校门,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许多班级引入了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卡通人物、清脆的小风铃、具有童趣的小纸艺、富有个性的涂鸦作品,生动、可爱充满童真的物质环境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中高年级的学生正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并且具有—定的独立思维能力与自主意识,类似低年级的布置显然不再适合他们。
  2.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新课程下的班级物质环境文化建设既保留了传统班集体建设的优点,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既是新课程实施中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又服务于新课程。因此,新课程条件下的物质环境文化建设既要符合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的需要,还要符合学科课程和德育课程的需要。
  3.符合个性发展的需要
  发展师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班级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与师生个性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科学、优质的班级物质环境文化不仅能有助于班级其他方面文化的发展,还能为班级师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以即时性与动态化为特征
  1.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体现时代特点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建立和逐步完善了以下几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一是先后建成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系统、校园音响系统和通讯系统等。二是建立了多个现代化教室,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等。三是多媒体教学设施、电视机、投影仪、录音机、广播等设备进入每个教室。四是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雄厚的硬件配备和优化的信息化环境,为班级物质环境文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2.应时而变
  班级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变化、完善、更新,始终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服务,体现其实效性,避免成为一种摆设。如,班级小花园的植物不适应寒冬枯萎了,要及时更换,使小花园四季常青;班级的学生园地、黑板报等都要定期更新。事情虽小,但如果处理不全就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一)活动设计的多维化与童趣化
  1.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
  通过多种活动氛围的创设,各种活动形式的穿插变化,活动中多种角色的设置,活动前后的拓展与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如,“绿色小天使”班级开设的“小天使之家”生态角,里面有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小植物,还有各种树叶标本。从动植物的认养、标本的采摘、制作、评比、观察日记的撰写,到生态角日常的管理,以及相关动植物知识的学习,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心与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2.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如,“缤纷三原色”班级有位学生家长是区摄影协会理事,作为班级“瞬间灵感小队”的校外辅导员,他为队员们进行摄影技术指导,帮队员们冲洗胶卷,组织队员们外出采风等,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小队的活动效果与队员能力的提高都有了保证。
  3.从学生与教师的实际出发,体现校本化、地方化的特点
  如考虑到单纯的班级内交往已不能满足新课程背景下现代学生的交往需求,我校在开展好班级活动的同时,还进行了班际活动的尝试。它是介于班级活动与年级活动之间的一种活动形式。我们进行班际活动的尝试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同年级班级之间的班际活动、同一特色班级之间的班际活动、社区内的班际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了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了学生的社区服务意识。
  4.内容与形式要富有童趣
  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小学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班级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尽可能新颖,富有童趣,才能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保持积极性。枯燥无味、程式化、走过场的活动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小学生的活动需求,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对班级活动失去兴趣,减少班级建设的凝聚力。
  
  (二)活动过程的全员化与全程化
  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与普遍性。无论学生是否有特长、是否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他都应成为班级活动的一分子。如,有些班级通过教室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让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另外,学生的全程参与对于班级活动也很重要,不论是活动设计、活动实施,还是活动评价,要充分发挥各活动环节的教育作用。如:在“健康风采”班级,从班报报名的征集、报社社长岗位的应聘、班报内容的选择、版式的设计、“发行”的管理等,都让学生全程参与,每一环节的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体验与锻炼机会。
  
  三、班级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一)以个性张扬为取向,展开岗位设置与管理机制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展示、锻炼、体验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各班在这些岗位的管理上也应各有特色,实行轮流制、招标制、竞选制等,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而有所归属,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二)以个性发展为取向,制订班级激励与评价机制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应更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家长评价。我们在实施“学生班主任制度”中,要求学生在一周的体验活动后认真填写《学生班主任工作评价表》,邀请任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学生代表对自己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还要在全班同学中开展满意度调查,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最后学生进行自评与反思,说一说本周工作心情怎样,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送给自己的一句话是什么,等等。
  2.提倡评价内容的人本化
  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因此,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对每位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评价,并尽可能指出他的潜力发展之所在。评价内容绝不仅限于学业成绩,而更关注人的发展,如能力倾向、思想品德、人格发展等指标。
  3.评价方式的多维化
  除了口头评价外,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书面评价、显性评价、隐性评价,还有即时评价、终结评价等。
  
  (三)以开放性为取向,推行全员互动机制
  提倡人人都可以做老师,即能者为师。在班级文化中班主任起指导作用,任课教师各有其责,指导班级活动,学生、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也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指导员。老师邀请具有电脑特长的学生指导自己制作课件,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设计班徽,请在幼儿园工作的家长指导班级六一演出,请社区的民警为班级作交通安全讲座等。这些人员在某一特定活动或时间中就担任着教师的角色,开放的指导力量配置与调集机制使班级活动更灵活,更容易开展。
  
  四、班级精神观念文化建设
  
  (一)培养自主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能力,学校试行了“学生班主任制度”,每周都由一名学生担任学生班主任,主持、管理一周中班级的日常工作,处理同学中发生的事件,组织同学们开展班级活动,参加学校举行的班主任工作会议,进行正常的家庭访问。使学生的自主管理等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班级指导力量的配置做到开放化、合理化。此外,学生通过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与亲身体验,感受到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更理解班主任的工作,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
  
  (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学校充分挖掘地理优势、商帮文化及抗倭历史等丰富的地方资源,设计开展了“走进招宝山”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各班学生以小主人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挖掘学生探究、创新的潜能,又从小处着手促进学生了解与热爱家乡。各年级以班为单位开展活动,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以《活动大纲》为指导,对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拓展与延伸,以创造最大的活动效益。如:二(6)班学生开展的“听爷爷奶奶讲家乡的故事”活动、三(4)班学生策划的“我做家乡小导游”活动、四(1)班学生举行的“描绘明日镇海”活动、五(3)班学生进行的“走进垃圾发电厂”活动等。许多中高年级学生活动后还撰写了研究小课题与调查报告,制作了网页与幻灯片,而低年级学生则以摄影、绘画、书法、日记、儿歌等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实践感受。
  
  (三)追求和谐境界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教师与学生由不平等的“家长式”师生关系变为“学友式”的新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学生间则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个性更为健康,关系更为密切。学校、班级的生物角中,学生们像对待自己的好友一样,关爱着那些小鱼、小乌龟、小草,他们学会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也就是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学业进步、兴趣特长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兼顾,使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