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以我为标向管理班级

作者:林以广




  班主任治班,绩效如何,跟班主任的治班思想有很大关系。一个成功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的班主任。
  
  做一个精神的领袖,给学生以向善的定力
  
  物质的贫乏并不可怕,精神的空虚才更叫人恐慌。
  前段时间,传媒都在大肆报道一则消息:一个兰州姑娘,想见刘德华竟然想了12年,几近痴迷状态,更有甚者,她的父亲要卖肾为女儿凑齐去香港的路费。这是一个追星和崇拜偶像的时代,这个姑娘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学生中追星、捧星、迷星的比比皆是,他们大多迷失自我,缺乏精神追求。其实,孩子追星正是自我追求、自我表现的一种异化。身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当班主任,我们就要做好学生的精神领袖,不断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孩子们追求积极的精神生活。在跟孩子们谈人生的时候,我很坦诚地说过:我也喜欢听周杰伦,喜欢他的《蜗牛》;我也喜欢看姚明,喜欢看姚明的灌篮。但我不想成为周杰伦和姚明,我敬佩他们孜孜以求终成明星的执著就够了,我有我的理想,我要成为我自己。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所谓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出来的。情理上我不愿接受这个说法,但我相信这是真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然会有无心的失误,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们必须给他们以积极的、阳光的引导。一味地指责,只能使孩子失去自信,走向自暴自弃,走向真正的“没出息”。像爱迪生、钱钟书这样的孩提时愚钝、调皮甚至顽劣,而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家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如何引领孩子,值得我们用心去研究。即便孩子“接二连三”地在“条条框框”上犯错误,班主任仍然不能气昏了头,现在的孩子并不“单纯”,他们的头脑比我们转得快,想得多,我们如果“老生常谈”,孩子势必“听而不闻”。我们要真的能使他们常常“耳目一新”,常常受到“超级震撼”,我们得在教育策略上多动脑筋。
  有一句话我深信不疑,那就是“除掉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庄稼”。在我以前带过的班上,有两件小事让我很欣慰,至今仍然记忆深刻:一是一个叫吴瑕的女孩哭着告诉我,她放在抽屉里的伙食费被人偷了,我没有展开调查,只布置大家写了一篇日记《吴瑕为谁而流泪》,结果吴瑕的钱奇迹般地回来了。二是外班一个叫小凡的孩子患了白血病,在我还没发出倡议之前,班委就组织了一次捐款,学生们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都捐了出去。所有这些,我觉得都是精神引领的结果。
  物质的贫乏可以用物质去救济,精神的空虚只能用精神来填补。也许我们最终也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却可以仰望,我们必须在心中树起精神的星座,让崇高引领自己在人世间行走,支撑起富于意义和价值的生命世界。
  
  做一个思想的向导,给学生以向前的动力
  
  “一旦播了种子,开花只是迟早的事。”所以,班主任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更要做学生的思想领袖,引领他们做自己思想的建设者。一般新接手一个班级,我都要努力做好三件事。
  
  (一)建设班级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对于一个班集体的发展来说是必需的“刚”,但是建设健康的班级文化更有其不可或缺的“柔”的作用。把班级建设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乐园,就能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潜移默化渗透心灵的力量,对于形成一个具有崇高的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的纪律意识和优秀的传统作风的集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和孩子们一起起草《我们的宣言》和《班级精神》;由班委轮流主持,定期召开主题班会,自主地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天坚持开晨会,设有诸如《一日常规播报》、《一分钟演讲》、《小事评点》、《音乐欣赏》、《美文推荐》等版块;建设“书香班级”,自觉地接受《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的熏染;坚持写日记,记录成长历程……
  
  (二)培养团队精神,激发竞争热情
  班主任要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制订班级的发展目标和个人的成长目标,让孩子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一个集体,坚不可摧的力量来自于大家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来自于大家为集体作贡献的热情。所以,班主任要不断灌输“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思想。在鼓励和评价孩子时,我常说这样两句话:少比聪明,多比勤奋;少比优秀,多比进步。大家都知道,高速旋转的陀螺才能立而不倒。怎样让孩子们“转”起来呢?我把班级平均分成几个以班委会常委为组长的合作小组,让他们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不断激发他们的斗志和热情。我已经连续好几年把《谁动了我的奶酪》、《给加西亚的信》、《没有任何借口》这三本书推荐给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翻阅,一起讨论。
  
  (三)关注个体心理,引导个性发展
  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的状态与学校和教师对班级提出的要求有差距。班主任要从全局出发,及时沟通,纠正学生的偏差,使学生的趋向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
  孩子犯了错误,不少老师会抓住时机,在全体学生面前“开批斗会”。俗话说“杀鸡给猴看”,我以为,“杀鸡给猴看”对“鸡”和“猴”都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尽管“鸡”是错的,甚至连“猴”也讨厌“鸡”,但是,“鸡”可杀不可辱,今天杀的是“鸡”,指不定哪天,你还要杀“猴”的。你怕出事,你老在“强化”,“猴”们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总会有事儿来找你:你班会课上说得唾沫星子直飞,明天升国旗别忘了穿校服,你逮着一个没穿的他还问你什么时候说的;你把窗户搭扣换上才两个星期,就莫名其妙地坏了;你刚把位置排好,就有人说脾气合不来要换……这就是负暗示的结果。所以,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经常找孩子谈心,引领孩子健康阳光地发展,才是班主任真正要做的事。
  有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在他的教育札记中总结了自己的治班心得:力量在于目标,核心在于尊重,重点在于氛围,关键在于疏导,成果在于巩固。不敢说这是至理名言,但绝对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做一个行动的楷模,给学生以向上的活力
  
  “如先改变自己,对方也会改变;对方有了改变,心境也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词也会改变;言词一有改变,态度也会改变;态度一有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一有改变,运气就会改变;运气一有改变,人生随之改变!”多米诺骨牌效应,启发我们的多米诺思维。你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因为它很可能就是改变大局的触点。
  其实一个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值得学生信赖的首先并不是他的学识。有一天,一个叫筱筱的孩子对我说,“昨天,在你的办公室里,你在宋佳的肩上拍了拍。要是你也能拍拍我的肩膀多好。”有些小女生写信说,林老师你笑起来其实是挺好看的,但愿你的牙齿天天晒太阳。这些难道不是对我们工作细节的一种提醒吗?有一回辅导课,我让孩子们做作业。一会儿,有一个“调皮蛋”喊了起来;“我没拿到作业纸。”又一个“调皮蛋”也说作业纸没拿到。作业纸一般不会少,但又不值得去理论,我就说:“去我的办公室里看看。”两个人相继站起来准备出去“透风”,我没有批评他们,只是说:“用得着两个人去抬吗?一个人去扛就够了。”同学们笑了,他们也笑了。这样的效果恐怕是厉声呵斥无法比拟的吧?
  孩子需要教育,但要看你怎样去教育。请看下面的一则教育札记——
  这段时间,孩子们很兴奋。
  校第五届体育节,我们班有一个足球项目。孩子们自行组织了一支球队,统一球衣,队长、前锋、后卫、守门员,各司其职,像模像样的。还没开赛呢,就已利用星期天和晚自习前的那么一丁点儿时间训练了几回。
  那天,我去抓阄,抽了个1号,轮空,直接进了八强。到昨天,他们又连胜两场,取得了争夺冠亚军的资格。这是包括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论实力,他们并不是全校最强。但是他们打拼得很顽强,就连从来跟体育都不怎么沾边儿的女孩子们都把嗓子给喊哑了。
  其实我对足球并不很懂,但是我不能不被他们感染着。
  你说也怪,你平日里三令五申地要求自习课上不得讲话,可总有几个“刺头”。今天,不一样了,夕会的时候,我不放心,去班里看了看,嘿,班委正在开会呢,大家听得十分认真,今天的会开得特别的好。更让我欣喜的是,竟有十多位同学抢着承包了六个大窗户的保洁任务,都已经擦得雪亮了。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班主任的魅力往往正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所以,我带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像朱自清的《春》这样的美文,我总是背给学生听了之后,再抽他们背。从班级书柜上拿一本书,我总要到管理员处登记一下,学生借书也就很自觉地履行借阅手续。看到教室地面上有纸屑,我会不动声色地捡起来放到纸篓里,所以我班的教室卫生保持得很好。我一有作品发表,首先会告诉孩子们,不仅是与他们一同分享快乐,更为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正如诗人纪伯伦所说: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无用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我们带着爱工作时,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