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如何分辨运用表扬与赏识
作者:陈庆云
一、表扬与赏识的差别
(一)指向不同
能予以表扬的东西范围很广,泛指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优良的人和事,凡属于这些方面“好”的,就具备了纳入表扬范畴的条件。能予以赏识的东西则仅限于人的知识和能力。对于此处的知识应该不会出现理解上的分歧,而能力应这样理解,它是一种具有者本人不管是否曾作出努力,都使他在所处的环境里高人一筹的东西。
(二)目的不同
表扬必公开,公开是表扬的显著特征,因为表扬同时是教育其他人的手段,是在给其他人树立学习榜样、追赶目标,所以被表扬者可以不在现场,但其他人必得在场,否则表扬就失去存在价值。赏识与公开则没有必然关系。它首先是为激励被赏识者一人。此时它通过一师对一生的重视,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重要分量,从而激发该生的自尊、自信、自我表现欲、自我价值追求感,达到教育目的。有时它并不是手段,就是师生间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欣赏与钦佩。公开不是赏识的特征,但公开的赏识无形中就具备了表扬的性质和作用,所以在赏识时应该考虑要不要公开,关于这点的具体分析将在下文谈到。
(三)内容不同
能予以表扬的一般是既成事实,好人已做了好事,于是拿来号召推广,所以内容的既成是表扬的又一特征。赏识则不然。赏识的核心思想是重视,与内容是否既成没必然关系。如可凭某生此方面的表现推测他具有彼方面的才能,于是对他予以重视;也可凭他在某方面才能的初露端倪,对他予以重视;也可凭他在某方面已小有或大有成就,而对他予以重视。通过这样的重视促使他的才能从隐藏转为彰显,由取得小成就到取得大成就。
(四)对象不同
此处表扬仅限于当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针对那些对其他方面或以后不构成某种奖励优先影响的事情的表扬。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学生心理特点,我认为此种表扬对小学生的教育效果最明显,学生年龄越大教育效果越差,有时处理不当还会产生坏影响。小学生不懂人情世故,出于渴望他人认同的天性,他们既很高兴听到别人表扬自己(虽然容易犯骄傲的毛病,其实那何尝不是他高兴过了头的一种表现),也很高兴听到别人表扬他人,不管表扬谁,反正他会因此更加努力,以求下次被表扬的人就是他。年龄大些对人情世故有些了解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渴望老师的表扬,但是由于对社会中存在的利害得失有了所谓较多较深的了解,心灵已不再单纯。此种情况下教师如仍无忌无碍见到好人好事就表扬,那么不但被表扬的学生遭人嫉妒,容易被斥为好出风头,招致冷嘲热讽,就是教师本人也会招致学生非议,号召学习的作用就更谈不上了。赏识的情形则相反。小学生天真地希望自己的任何成就最好能为全世界知晓,于是当老师赏识他时,他并不比被表扬更高兴,当这种受老师赏识的才能需要他付出很多很长时间的努力时,他甚至会不高兴不耐烦,因为他做事学习都更喜欢立竿见影。年龄大些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对人生有了理性认识,了解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开始注重培养发展能给自己未来以帮助的才能,于是当教师对他某方面予以赏识时,他一般会异常高兴,很少排斥。
基于上面的辨析,在运用赏识和表扬时,要避免以下的情形。
二、表扬与赏识运用的误区
(一)表扬运用的误区
1.认为好人好事都得表扬。
对同一类型好人好事有时能表扬有时则不能表扬。如在小学生面前可经常表扬作业整洁的学生,因为能保持作业的整洁对小学生来说就是很大的本事,所以表扬一下对他人有号召性,对本人则有激励性。但初高中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作业是否整洁对他们而言不属能力而属态度问题,他们想整洁就能轻易做到。那么老师表扬这种小菜一碟的事,不光其他人会嗤之以鼻全不当回事,就是被表扬者也难有光荣感,有时甚至会心生怨恨或羞辱感——老师怎么只发现他这点小能耐,看不到他更大的本领呢。教师本人也会有因此被学生小瞧低看的危险。就像做校领导的,经常表扬教师的教案书写美观等等,做教师的心里会是美滋滋的吗?所以好人好事不都需要表扬,要根据对象最终作出取舍。
2.认为好人好事越大越值得表扬。
好人好事孰大孰小?难论。天真无邪的儿童拾到一分钱交给老师与拾到一百元钱交给老师,其行为价值怎么论大小?或许用某种尺度能衡量出好人好事的大小,但据此分出的大小未必有意义。如,班级随手扔垃圾现象非常严重,老师发现有个学生把废纸特意送进垃圾篓,在班级的不良风气下这种小举动就很不一般,就值得表扬。所以好人好事表扬与否不能从大小出发,而要看环境需要。
3.不经核实就表扬。
把没经核实或道听途说得来的好人好事拿来表扬,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表扬虚假的好人好事不仅使被表扬学生为大家唾弃,就是教师本人也会遭遇不再被学生信任的危机。所以对于好人好事务必注意调查核实,做到宁无不假。
(二)赏识运用的误区
1.认为赏识是好事,所以可不论场合地进行。
教师赏识学生的可以是学生本人或其他人都未意识到的才能,可以是学生已露端倪的才能,可以是学生小有成就的才能。
第一种情况下教师的公开赏识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他人的嘲笑和拭目以待,造成很大心理压力,极易致使他的才能未成形便夭折。
学生才能初露时也不宜公开赏识。我教过一个男生,他平常不肯听课,上课时睡觉讲话看课外书的行为都有。有次他写了篇很好的作文,上课时我赞扬了他,期待给他以激励。哪知他再上课时似乎特意做给我和大家看,觉睡得更凶,作文也不肯再交了。或许教师的赏识会促使他在暗地里变得努力,但教师何必给他制造麻烦,逼得他成为地下学习者呢?这是因为学生为避免被人孤立又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于是有意扼杀自己的才能,甚至故意变得吊儿郎当,以求因教师赏识而被凸显的自己尽快泯然于众人。此时赏识他的教师极有可能成为他怨恨的人。要知道在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心目中同学的接纳、同龄人的认可、友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若学生的才能已成一定气候,教师公开赏识与否都已不很重要,所以负面影响也极小。所以从爱护学生起见,教师应充分考虑赏识的隐蔽性,如可在单独谈话时进行,在作业本上写明。学生知道老师对他重视就行了,就能激励他。我想做学生的并不都希望别人知道老师对他的那份重视。
2.认为赏识一个可以激发一群。
情况并非这么简单。从前面对表扬的论述可知,就算表扬是着眼于他人,旨在激励他人,可处理不好时效果也会适得其反。而赏识本就着眼于某一个学生并非大家,事实上做班主任的都应有这种经验,当你对某个或某些学生表示赏识时,其实顾及不到其他人的反应和要求,那么想通过赏识此人以激励彼人的意图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如经常这样,她的教育就演变成面对少数人的英才教育了。我就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当时有个女生对课文的感悟相当好,于是我就和她在课堂上进行大量对话,本想借此促进她的理解,同时激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积极思考,可后来举手的人渐渐少了,最后就只剩那个女生,再看学生们的表情大多已是事不关己的无聊。我上小学的女儿有一阵回家经常向我抱怨,说老师提问的课外知识总跟她看过的不投合,而有个女生总回答得出来,于是别人一回答不出,老师就请那个女生。女儿说她现在就盼望着哪天这个女生回答不出问题栽个大跟头,那她就要乐死了。那个小女孩知识面开阔并没有错,她尾巴翘上天也无可厚非,我女儿的厌恶也属正常反应,问题出在老师对赏识的错误运用上,把赏识作为激励他人的手段宁少勿多。
3.既然赏识的是才能,可世上普通人居多,所以没有几个学生值得教师赏识。
人的才能有大有小,而其大小也只是相对而言。一个学生能写一手漂亮文章是种才能,一个学生能过目不忘是种才能,一个学生数学考试总独占鳌头是种才能,在一个很多人讲不好也不想讲普通话的班里某个学生能坚持说较为流利的普通话,也是种才能。一个风气很坏的班里,上午最后一节课只有一个男生来认真上课,其他人都去吃饭了,这个男生所展现的不为外在环境所左右的坚定意志就是种能力。一个舍长能在宿舍里营造出良好氛围,使一个宿舍七个同学关系融洽不分帮结派也是种才能。他们都非常值得为师者赏识。所以学生有无可赏识之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善于发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