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莫学诸葛亮

作者:张建萍




  谈起诸葛亮,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神机妙算,然后便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或许有人还会想到他忠于汉室、一心北伐的事迹。
  作为一个班主任,把诸葛亮的这三个方面作为自己管理班级的借鉴,也是一番有趣的解读。
  
  一、莫学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万物,草船借箭、筑七星台借东风可谓是神机妙算的极致了。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对班中学生的情况也了如指掌:学生的成绩怎样,爱好什么,性格怎样,家长对待孩子是怎样的……以致很多学生对班主任来说是透明的。然而,弊端也由此产生了。由于知根知底,班主任往往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定论:谁一贯认真,谁爱偷点小懒,谁的嘴巴叽叽喳喳,谁是个“闷葫芦”……这些,对班主任的工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一切都存在变化的可能,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要全方面地看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多种发展可能性。
  
  (一)莫以过去看现在
  班主任总是很“怀旧”,对过去好的学生,爱屋及乌,对他现在的毛病往往视而不见,可能一直要等到他出大错了,才会有新的认识。至于过去不好的学生,他现在的进步多半不会入眼。学生因为过去,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莫以现在看将来
  “……修身课35分,语文55分”,这是郭沫若读私塾时候的一份成绩单,放在今天,郭沫若是后进生无疑,不要说大学,就是高中,也不一定能读,可郭沫若终成大器。
  现在的孩子苦不苦?苦!是不是每个学生都经得起苦?不是。现在的教育模式是不是适合每个学生?不是。如此的条件下,又怎能对孩子的以后作出定论呢?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却是当局者迷。“你再不努力学习,就考不上好中学(大学),将来就没有什么出息。”这样的话让孩子恐惧。因为孩子的心理和意志都还很脆弱,他们最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每一句激励的话语都将会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阳光;而相反,每一句粗暴的呵斥,都足以将他们脆弱的尊严击得粉碎。轻易地否定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在孩子心目中是一项最为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中的“另类”。
  
  二、莫学诸葛亮事必躬亲
  
  少时读三国,常想,如果诸葛亮能多活几年,那么蜀国一定能一统天下了,可惜他的手下“无能”,什么事都要他来过问。
  班主任这个天下最小的主任,事儿却一点也不少,常常是“才了蚕桑又插田”,辛辛苦苦一学期,如果只有苦劳,没有功劳,这就是问题,大量的劳动往往意味着低效,如何能从事务中解放出来?
  
  (一)用法治而不靠人治
  通过讨论建立班级公约,责任到人,是一种好的方法。
  美国的第一部宪法,整整讨论了一百多天,在此期间,华盛顿不发表意见,他知道,自己的轻易表态有可能导致不公平。后人评价这部公正的宪法是美国腾飞的基石。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魏书生的学生,快放学时,要拍一个轻松点的场面,就在教室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怎样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学生们很快进入了角色,热烈讨论起来。周导演很满意,魏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忘记了时间。体育委员走到魏书生的身边问:“老师,咱们班是人治还是法治呀?”一时间他莫名其妙,“人治怎样,法治又怎样?”体育委员说:“您看看表,到什么时间了?”他一看表,恍然大悟:“到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的时间了。那当然要法治。”于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在一边看学生做仰卧起坐俯卧撑。
  当然,制度的制定不难,关键在执行,不作一朝一夕之举,只求能把事情一件一件地落实清楚。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些事情,每学期都训练,每次都是“夹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到位。
  
  (二)培养具有管理能力的人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最好的时期,可以班干部轮流做,让学生尝试管理班级事务。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可以做个“懒”老师,把我们的学生推到前台来,我们自己隐到台后去,把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真正还给学生,而非一手包办代替,弄得自己心力交瘁,筋疲力尽。其实从真正意义上讲,懒教师并不好当。“懒”是一种外在的表象。让我们不妨当回善动脑筋的“懒”教师,为自己松绑也为学生松绑。
  
  (三)培养能自我管理的人
  事必躬亲,表面上看教师抓得很紧,投入很多,费时很多,但是真正的教育意义被忽略了。
  孙云晓说过孩子都是沉睡的巨人。儿童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成八个字,就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童年被挤得扁扁的、若有若无的时代。一项小学生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什么是现代人最重要的品质?”父母第一选项是“责任”,而中小学生选的是“平等”,这就是差异。两代人的差异在哪呢?父母这一代的语言体系是“我们”,青少年是“我”。这就是差异。
  如果不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那么错了以后他的反应就是会被批评责骂,而不是意识到“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承担”。这样长大的学生一旦缺乏监督,情况会是怎样的呢?
  魏书生创造的说明书,成了有些班主任制约学生的法宝,这是悲哀。
  缺乏自我管理,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知无畏,这是最大的悲哀。
  高震东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成“天下兴亡,我有责”。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方式。
  
  三、莫学诸葛亮目标单一
  
  诸葛亮忠于汉室,一心北伐,六出祁山,几乎是每年一次,每次倾全国之力,所以,有人这么说,他的北伐导致国力下降,三国中最早亡国。
  相当多的中小学生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非常值得警惕和令人深思。成绩好的,一俊遮百丑;成绩差的,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这种唯成绩论的观点,流传至今,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而教师也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至少有七种智能,有些人热衷于写作,有些人擅长演奏动人心弦的乐曲,有些人对数字特别敏感,有些人能够创作视觉艺术作品,有些人能够轻松优雅地完成体育动作,有些人具有领导才能……这些人都是人才,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我们不能说谁最聪明,因为他们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聪明才智,没有可比性。
  杭州市一位小学特级教师周武,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第10名现象”。周老师在对许多毕业生的跟踪中发现,那些当年经常考前几名的学生发展平平,而考试成绩总在第10名左右的学生,反而发展得更优秀一些。这种差异或许在于,后者的压力远远小于前者,因而有更多发展综合素质的空间。
  扯诸葛亮先生的虎皮做大旗,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教育的真正方向,老先生已经指明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教育不可以急功近利,不可以“料敌在先”,不可以包办代替,因为它面对的是学生,是未来的公民。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