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从称谓看师生关系

作者:李宏亮




  时下的中学校园内,学生对教师的称呼已经不再是“某老师”一统天下了,老班、老板、老大以及各具特色的绰号异彩纷呈。客观上讲,学生的称呼对于教师而言只是一种符号,但是学生对教师称呼的变化往往折射出师生关系的变化,反映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地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程度。因此,探讨称呼背后的学生心理,对把握学生对师生关系发展的需求,正确进行角色定位,改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师的称呼由来已久,它在学校中的现实使用往往是这样的,认识我的学生会叫我“李老师”,不相识的学生则叫我“老师”。而且,在中学校园内,学生对一般职员也习惯地叫“老师”。由此可见,在今天,老师的称呼既是从事教师职业人群的代名词,也是学生对我们能够为人师表的认可。因此,从“李老师”到“老师”的变化,不会使“老师”这个饱含神圣感情的词汇变成一个空洞干瘪的某类人群的简单命名。恰恰相反,这种变化反映出学生文明意识的普遍提升,表达了学生对身边老师自然而然的尊重和普遍的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和校园生活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老师”身份,从教学工作、日常言行等方面切实做到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从而实现校园师生关系的普遍和谐。
  在中学校园里,做班主任的老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都会被本班的学生称为“老班”。在我的记忆里,2002级有个女生,在与她相处的三年中,无论是问问题,还是与我谈心,都会很认真地叫我“李老师”,而从不叫我“老班”。但是在毕业之际,她送给我一件布制的工艺袖珍T恤衫,上面毕恭毕敬地写着“李老师,你是我心中永远的老班!”我很好奇地问她原因,她说因为“李老师”更能表达我对您的尊重和敬佩,而叫“老班”则是心里觉得你最亲切,有一种你是我爸爸的感觉。学生的话很可爱,也深深地触动了我。身为“老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成绩,而身为“老班”的我们,则会对学生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关注,从学习、生活到心理,时刻都会有一种学生是自己孩子的感觉。从“老师”到“老班”的变化表达了学生心理上的一种集体归属感和对班主任的依恋感,反映出学生希望班主任老师能给予他更多、更全面也更贴心的关爱。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贯彻“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理念。一方面,身为“老师”的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素质培养,而且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道德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身为“老班”的我们则要加强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最有效的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最亲切的依靠。
  近两年,社会上流行把部门领导称为“老大”,很快校园里班主任也被称作“老大”。客观上讲,这一称呼带有黑社会色彩,但是它在校园内的存在有相应的积极意义,它从另一个层面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第一次叫我“老大”是在去年。我带学生访韩,到了目的地,由于道路施工,客车无法开进校园。这时恰逢下起小雨,是等着韩方找来几十把雨伞,还是冒雨冲进去?团长一时难以定夺。这时有几个男生突然站起来,“李老大,只要你一声令下,兄弟们就冲进去!”当时,我也是这个想法,于是答道:“同志们,不就是点雨吗!拿出中国人的样子来,整好队伍慢慢走进去!”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几十个学生快速下车后一字排开,整整齐齐地走进校园,我们的行为赢来了韩方师生长时间的掌声。后来,韩方的翻译问我“老大”是什么意思,我解释道“老大”就是兄长、大哥的意思。接下来在韩国的日子里,这帮孩子显得特别黏人,拍照片、逛市场、买生活用品,连挑选零食和游戏碟、给别人买礼物都要我帮忙。在他们眼里,没有父母在身边时,我的教师角色已经演变为能给予他们任何帮助的兄长。于是,“老大”在我们班(主要是男生中)流行开来。通过这件事,我感觉校园里的“老大”称呼并没有包含它原本所表达的权力、控制的高压,它更多反映的是学生对班主任为代言的班集体的忠诚感,通过兄弟般的师生共处,使学生获得了对老师依恋感的满足,从而实现他与同学、老师的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大”称呼的存在要求我们教师能更好地蹲下身来与学生进行更为平等的交流,成为学生倾诉与依赖的对象,能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予他们兄长式的关爱和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难题。
  从“老师”称呼反映出的普遍亲切感,到“老班”称呼蕴含的集体归属感,再到“老大”称呼折射出的集体忠诚感,渗透其中的是学生对教师依恋感的一步步增强,正是学生自然顺随状态的情感满足过程(朱小蔓.2006.“课程与教学的校本实践”骨干教师研修班上的讲话),这个变化不是对师生关系的异化,而恰恰反映出学生对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逐渐增强的渴求。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