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从选秀活动看教育文化重构

作者:刘德海




  2005年“超女”异军突起,名声大振,此后,选秀热在2006年继续升温,各种选秀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加油,好男儿》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眼球,李宇春、熊汝霖、茸芭辛娜、蒲巴甲,这些寂寂无名的普通人在一夜之间迅速地成为万众瞩目的娱乐明星。“选秀”已经成了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从最初感性的猎奇、尝鲜,到当下理性的解读、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一元认同的颠覆。从教育角度来看,“选秀”也可以帮助我们对教育文化进行重构。
  
  一、在多元下认同
  
  “分数”至上的一元化教育模式近乎“大一统”,明目张胆地约束人性,遏制情感。在这种功利主义一元化的教育文化里,那些追求自我独立、个性自由、不愿受束缚的学生被视为另类。而“选秀”催生的“明星”,以及带来的社会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个体的“可爱”,与分数无关,而在于他(她)的生命深处所绽放的花朵,所唱出的天籁之音。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这个社会愈能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便愈能进步、愈能创造。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催生教育的多元认同,教育要能培植个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地发掘他的潜力。鉴此,我们的教育评价,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关注学生的品性态度;应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在实践层面上做到教育的多元认同,需要勇气,挣脱应试的枷锁,着眼于学生的人生;需要理性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搭建适合学生自然成长的平台。
  
  二、在体验中内化
  
  选秀,是一个娱乐产品,其外延又远远超出娱乐的定义,它的价值在于全民体验了“当家作主”的自主和快乐,不分区域,不分年龄,只要你愿意;评委,不再是高处不胜寒,全民参与着对话和选择,只要你乐意。一档选秀节目牵动了千万人的心,原因之一便在于能让观众体验到人性的真实释放。
  迁移到教育,体验的内化,在一定程度上颠覆着教师的“话语霸权”,可以促使学生在一个宽松、体验的环境中成长,争取人的率性的完整的发展。在体验中内化的环境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二点:一是“不可把自己当作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一样,使学生见了自己的面就害怕”(洛克《教育漫话》),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热爱求知;二是教师应积极探索拓展符合时代要求、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一方舞台,譬如利用社会调查、文艺沙龙、班级才艺展示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体验成长,张扬自我。传统的教育文化把“说教”奉为圭臬,让受教育者在“可以与不可以”中合乎规矩地成长,感受不到成长的幸福和心灵的释放。
  
  三、在自然中张扬
  
  选秀的口号:秀出自己,秀出精彩。《我型我show》的人气王师洋的艺术素养乏善可陈,之所以被民众热捧,在于他敢“秀”,便是“一个人的精彩”。当下的教育倾向于鼓励学生“听话”,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听“哲理”的话,就是不听自己的话。久而久之,这种集体失语的孩子变成唯唯诺诺的趋从者,更不用说张扬个性了。
  张扬,不是拔高了炫耀,而是生命的舒展、自然的升华。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被教育专家定义为:“原生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农村教育改革的先进典型”。关于它的课堂环境,有这样一段描述:“‘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小组展示等各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课堂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学生在自然中张扬,以饱满的生命状态接受“适应自然”的教育,岂不快乐?前不久进行的高等教育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参加座谈的几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说出了他的“焦虑”:大师级杰出人才的培养问题。在当下的教育生态环境下,这个“焦虑”还将继续存在下去。想要消除这个焦虑,需要教育者重新思考教育,关注个体生命,视课堂为舞台,让学生快乐地个性地张扬自己。
  选秀还将“秀”下去,从事教育和关注教育的人们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就没有枉费选秀节目衍生的社会价值。倘若每一个学生都能“秀”出自己,倘若我们的传统教育认同“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优势,张扬自我,成为不同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是一种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