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利用逆反心理规范学生行为

作者:林 英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交往中,有时因自身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与他人的要求相对立,便产生与其对立抵触的情绪而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只要教者教育方式适当,因势利导,逆反心理是可以利用的。
  
  一、适当反面刺激
  
  反面刺激,就是恰当地用学生不爱听的反面的话去刺激他们,适度激活他们的逆反心理,引导学生从正面发展。例如,我接任了一个村小完小合并的班级,由于西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孩子们穿着不整洁,卫生习惯较差。在一次全校体操表演赛上,有几位老师认为我们班最邋遢,料想学习成绩也会是同年级最差的。比赛结束了,我装着很生气的样子站在讲台上,说:“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为什么生气?”学生们都猜:“老师是因为我们班体操比赛输了。”我说:“错,大错特错!是有人小看我们班了。他们说我们班最邋遢,料想学习成绩也会是同年级最差的。真把我气坏了,不知道你们听了气还是不气?”“谁说的,我们找他辩论!”学生们个个脸都涨红了。我说:“同学们,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行动起来吧,我们要穿戴整洁,讲究卫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用我们的成绩去回击那些小看我们的人!怎么样?”“行!”学生们坚定地回答。从那以后,全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变了,穿戴整洁,讲究卫生,遵守纪律等良好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学习也比以前认真多了。期末参加万州区教科所的检测,我班成绩不但不是全年级最差的,而且是最好的。
  
  二、故意妄猜结果
  
  我们主张要让学生自己跳一跳摘桃子,但有的学生就是怕困难,懒得跳,这时教育者就可故意妄猜他摘不到桃子,激活他的逆反心理,引导他跳着摘桃子。例如班上有两三个学生,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他们常常是前半部分书写工整,正确率高,后半部分则书写潦草且错误较多。不难看出,他们缺乏毅力。于是,我特地增加一点作业量,说:“今天增加了五分钟的作业量,我估计我们班至少有三到五个同学不能认真写完家庭作业,你们信不信?”全班异口同声:“不信!”“不信?明天看结果吧。”我故意流露出不相信的神情。第二天一检查,每个学生都比以往完成得更好。我特地表扬了那几个学生的进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从这以后,他们作业的质量明显提高。
  
  三、假意降低要求
  
  少年气盛。青少年学生最怕被别人轻视。有的学生凭能力可以达到某一要求,但是由于不认真,或不能坚持不懈,怕困难等原因,常常达不到要求。这时,教育者可以假意降低要求,让他感觉到老师有些轻视他,激活其逆反心理,引导其克服困难达到要求。例如,有一周轮到班上第三组值周。这个组人员调整过几次,但值周情况总是不好。我对他们说:“其他小组值周工作做得很好,多次在全校评比中为班级争得了‘示范班’的荣誉,这是全班同学的光荣,更是他们的光荣。你们说是不是呀?”“是。”几个学生笑着回答。接着,我用商量的口吻说:“我想我们班这一周可能保不住‘示范班’这块牌子。这样,给你们降低一点要求,只要通过你们的努力争得一个‘优秀班’就可以了,你们看可以吗?”他们不服气地说:“老师,你这不是轻视我们吗?这一周我们也一定要为‘示范班’的荣誉而战!请相信我们吧!”我高兴地说:“我相信你们是好样的!刚才你们说的也正是老师希望的。”在这一周这个小组的几个学生齐心协力,各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果真赢得了“示范班”的称号。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并不可怕,只要教师合理利用,引导得法,他们就能纠正认识,改正缺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利用逆反心理,规范学生道德行为,一定要尊重学生人格,体谅他们的心情;一定要激活适度,以防物极必反。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