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心理咨询室为何门庭冷落

作者:刘文其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已经设置好几年了,宽敞的房间、醒目的招牌、专职的人员,无不显示着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可是几年来,这间特殊的房间几乎无人光顾。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位,还是学生根本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值得咨询?显然都不是,那原因是什么呢?
  
  特定的文化背景
  
  我国的学校教育总的来讲是一种他律型的教育文化。教育者往往要求学生去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教育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一般不主动寻求帮助,害怕别人议论,害怕别人嘲笑。尤其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他们更不会向老师向同学吐露心声,他们羞于启齿,遮遮掩掩,不去光顾心理咨询室也就不足为怪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让学生能够独立生活,能够独立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他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才会逐步面对并想法减少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德育内容不完整,德育方法不适用
  
  首先,我们的德育总是将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告诉学生,而很少告知他们生活中的阴暗面。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阴暗面或自己就跟生活中的阴暗有关时,他就会面临两种选择:或者怀疑老师所讲内容的真实性,或者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负罪的感觉。而后一种选择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试想这样,学生还会到心理咨询室来咨询吗?所以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让学生对德育内容有完整清晰的认识,这样有助于他们达到道德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完美统一。
  再者,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采取哪一种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宽容、民主、平等的氛围。而很多老师往往以强令教训的口吻、以监督审查的形象出现,教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战战兢兢、提心吊胆。这样的教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更不适用于心理问题。学校尽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担任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还是老一套,又怎么可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来畅谈心理问题呢?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只有依靠扎实的工作、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才能让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作用。
  
  混淆了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
  
  学生的品行问题和心理问题是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学校德育工作中,尽管我们也很明确地将两者区分开来,但由于平时并未能很好地宣传,很多学生乃至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认识:心理问题就是品德问题,都是见不得人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校所犯的错误往往被当作品行问题来看待,殊不知,有些却是心理问题。同样是拿别人的东西,有的学生是因为缺少这些东西,一心想占为己有;而有的人根本不缺少这些东西,只是通过拿别人的东西获得一种满足感,拿过之后,可能又会有犯罪感,想承认错误又不敢,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对于这样两种情节相同性质不同的行为,我们应区别对待,不能一视同仁,都当作品行问题来处理。否则,学生将因心理问题而犯的错误主动暴露出来,寻求帮助,就会担心自己的错误被认定为品行问题。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从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角度帮助他们正确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使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他们也就不会对心理咨询室望而却步、敬而远之了。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