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举手·摇手·挥手
作者:陈海燕
捧着书本走出教室的时候我想,其实因为班容量过大而造成的这个问题早已明显地暴露出来,学生多了,分到每一个人头上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小手如林的时候,老师不得不面对大多数孩子的失望(尽管我们也在尽量地想办法平衡)——所以王晓的这个建议不能不说也是一个点子呢!只是,不知好使不?
第二天一上课,我就跟学生们说清了新办法及其好处,大家跃跃欲试。新课开授不久,问题出现——发过一次言的人想着老师不会再点他了,就不再举手了。我说:“同学们知道吗?举手,不仅仅表示‘我想发言’,还包含着很丰富的意思呢!瞧,老师看到你举手了,不仅知道你听懂了,这个问题你会,还知道了你听得很认真、很愉快,甚至很兴奋、很激动,何况,你还有可能获得再一次展示和发言的机会呢!”听我这么一说,班里又恢复了“状态”,举手的举手,摇手的摇手,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忙着乐着很快上完了课。
几天后又有人来找我,说:“老师,摇手还不够!”我问:“怎么呢?”他说:“你看,我都摇了两天了还是没被你点到!”我没词了:“那,那你说咋办?”他有备而来:“好办!两天没被点到的,举高点挥手好了!”看他那两眼放光的样子,我忍着笑点点头夸着:“好小子,你比老师聪明啊!”从此,晃手又晋级为挥手了。
如今,我的课堂可谓风景独特,学生们摇手的摇手,挥手的挥手,好不热闹,我的眼睛也格外地忙——优先“挥手”的,照顾“摇手”的,还要兼顾“举手”的,更要盯牢“垂手”的。每一个学生的状态都一目了然,我也可以有侧重、有目标地开展活动,小鬼们戏称我是“手长”。有时,我也让他们上台点人答题,过过“手长”的瘾,品品“手长”的味儿。平日里,小脑瓜的各色点子依然层出不穷,在不断地给我提出这样那样意见建议的过程中,课堂越来越活跃,班里的学习气氛也越来越浓,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得更开心了,我也教得更有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