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我与公开课

作者:刘桂芹




  我是靠开公开课出了名的。
  1992年,我被分配到西陈集小学任教。学校领导听了我的第一堂课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端庄大方的教态、纯正流利的普通话、漂亮美观的粉笔字征服了所有听课的老师。
  学校开始重点培养我。因为领导相信凭借我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一定能打出去,替学校争光,所以,学校不断地让我挑大梁,给我压担子:开公开课,主持课题研究,辅导学生比赛,参加优课评选……在这些活动中,我承担最多的就是公开课了。首先是面向全校教师的公开课,接着是面向全乡教师的公开课。后来因为获得县里优课评选大奖,我又有了面向全县开公开课的机会。就这样,靠公开课上频繁的出镜率,我在校内出了名,乡里出了名,县里出了名,乃至市里也有人知道我了。
  当时年少轻狂。每次开公开课,课堂上我激情狂妄,课后孤芳自赏,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而所有听课的老师评课时也是搜尽天下美言美语狠狠地夸奖我——我更飘飘然了。其实现在细细想来,那些课是很“虚”的:只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而不能静下来生成一些内在的东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在我班的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遭遇滑铁卢之后,我开始用心地反思了。一位老者善意地提醒我:“课要上得实在些!”从此以后,听老师们评课时,我不再专拣那些光鲜体面的话听,而把一些中肯的、不顺耳的话拒之耳膜外了。我学会了谦和,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总结,甚至真诚地捧着本子追着别人提缺点。就这样,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日趋成熟,形成了“轻松、和谐、明快”,活而不乱的教学风格。
  1993年春天,我代表西陈集乡参加全县小学数学优课评选,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喜获第一名。消息传来,乡里沸腾了。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乡所有派出去的参赛选手没有一个冲得出片级预赛,更不要说问鼎全县的优课奖了。得了奖以后,学校更是经常派我上公开课,号召全体教师向我学习!
  1999年,我被县教育局选调进县城实验小学。我在这里又多次面向本校、县城小学、全县小学开公开课。在一次次开课活动中,我得到了更多的指点,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2002年,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开了校园的大门。新名词新理念呼啦啦扑面而来,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新课改的甘霖。在我的公开课上出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不断地学习新课标,同时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特色。至今,我仍在承担各级公开课的任务。每次课堂里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心灵碰撞激荡,就有一种幸福的暗香弥漫开来。从公开课中,我体验感悟到无穷的愉悦。当然,也有过“砸锅”失败的时候。但失败了,我不气馁颓丧,把不成功的公开课作为有效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反思失误之处,学会引以为戒;反思平常之举,学会超越突破!
  公开课让我收获欣喜,也尝尽了艰辛与无奈。记得为了上好公开课,去野外寻找材料被野狗追咬,掉进河沟里;忙于准备疏于照顾家人,老公咆哮怒骂以“离婚”相逼;备课时的焦虑、迷茫、郁闷、疲劳,常常导致失眠、厌食,乃至感冒发烧拉肚子……然而今天,面对公开课给我带来的喜悦,我忽然觉得当初所有的痛苦都“值”。现在我光荣地被评为宿迁市名师,在当地教育界享有一定的声望。开公开课的次数更多,级别也越来越高。也许是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学校领导布置任务时都反复强调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于是一遍遍试上,一次次修改,领导甚至掏出多年积攒的经验教我怎样“预设”。就连和我配合的学生也是精挑细选,有时还不惜整合几个班的优生资源。当我在多功能教室和36个“活宝”尽情表演时,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些被丢弃在教室里的孩子。我们真的“面向全体”“以人为本”了吗?
  我痛并不快乐着。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