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透视学生行为中的心理因素
作者:陈红萍
举止过于亲近
有些学生胆子比较大,与老师交往时显得大方自然、不拘谨。这本是好事,可也有一部分这样的学生,总是喜欢在课堂上或在同学很多的情况下表现出与老师很随便、很亲近的行为,如刚刚布置完作业,他又站起来问一遍:老师,作业是什么,要不要空格等;老师换了一件新衣服,他会大声说真漂亮啊(即使自己并不真的认为漂亮);老师要批改作业时,殷勤地递上自己的红笔,抢先为老师开门,或在老师面前故意做出立正、敬礼等动作。这些行为因其主观恶性不明显,老师往往采取容忍、不予理睬的态度。可如果一再容忍下去,这些行为往往会变本加厉地发展为在老师面前大大咧咧,如随意开老师的玩笑;拍打老师的后背;直呼其名甚至搞恶作剧,给班级管理带来更大困难。究其心理因素无非是他们想在其他同学面前显得与老师关系非同一般,老师很给他们面子,因而也会对他们格外关照,以提高自己在所处群体中的地位。
这一类学生男生多于女生且年龄偏大,成绩居中下游,性格多开朗外向,表现欲强烈,对集体活动很热心。对这类行为,如果老师当面予以责骂嘲讽或厉声呵斥,会让这些学生觉得大丢脸面,有伤自尊。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们会嫉恨老师,与老师进行冷战;上课不回答问题,群体起哄让老师难堪;背后说老师坏话;见到老师不打招呼;冷眼相对甚至故意制造事端与老师对抗且态度坚决。对这类学生,其行为发生时老师应该给予积极回应,满足其心理上的欲求,但可在私下里找他谈话,明确告诉他,把老师当朋友,老师很高兴,但在集体中要注意场合及交往的方式,对一些不礼貌的言行更要及时提出让他改正。这样做,既照顾了他的面子,又使他知道了老师的态度,以后他也就不会轻易自讨没趣了。
“合理”捣乱
有些学生利用讨论的机会说闲话;写作业时故意使用别人的钢笔、橡皮,并且乘机把笔盒弄得很响;打扫卫生时用拖把打着玩;在老师转身往黑板上写字时,乘机说话或相互打闹,等教师一转身,他又在认真读书了;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故意把英国的大笨钟说成是当地的洋芋大厦,把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认成是中国联通,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这类学生是把自己的不良行为置于“合理化”的外衣之下,是为了减小被惩罚的可能性。这类学生往往活跃、好动,但胆子较小。因其行为具有“合理”的因素,加上一经老师示意马上停止,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班级中的这些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事实上,这些行为无论是对其本人还是对他人害处都很大。就行为人而言,他经常处于一种做样子的紧张状态之中,不可能静下心来专心地完成任何一件工作。就他人而言,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使课堂失去应有的严肃性。所以,老师对此应进行批评,帮助他认识自己的行为给自己、老师及班级带来的危害,要求他听课、写作业都应认真、专心、高效率、踏踏实实完成手头的学习任务。
群体起哄
平时,班上只要稍微有一点儿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学生们就会表现得很惊奇、很激动,往往用群体起哄的方式表达出来,如齐声“噢——噢——”或有节奏地跺脚或打口哨等,有的学生跟着喊了半天,问他为啥喊,他茫然不知。
究其心理因素,一方面是学生单调学习生活中寂寞心理的反映:另一方面是钻“法不责众”的空子,是一种投机行为。面对这样的行为,如果班主任不点名,泛泛地进行批评,那学生们都会认为批评的不是自己,根本制止不了这种行为。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一查到底,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实在找不到带头起哄的人,那么瞅准了抓住一两个人,这种不良行为会收敛很多。
被社交忽视
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学习基础不好,没有城里学生那样伶牙俐齿,且大多没有什么天赋,即使有,后天也没有条件积极培养。因此很少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对集体活动也不太热心。生活中的他们很乖很老实,从来不会招惹是非,性格自卑内向,往往被老师同学所忽视。这类学生不要看他们外表平静,似乎对一切事情都无所谓,显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其实他们内心里一样有着对成功的渴望,想成为被人羡慕的对象。内心里经受着更加强烈的冲突与挣扎:想一鸣惊人,没有那个本事;想与老师对着干,没有那胆量;想让同学们刮目相看,没有那天赋。于是往往采取一些消极抵抗的方式:虽然不敢出头露面,但内心里希望班级越乱越好,所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捣乱起哄的机会;如果班主任追究某一件事情,即使他是目击者,他也不会主动提供情况,坚持说自己不知道;看见班主任气得脸色铁青,他虽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其实心里早乐开了花。也有甚者,在内心激烈的冲突与挣扎下找不到出口,就转入一种极端——怀着一种类似仇恨的心理破罐子破摔:公开挑战老师权威,与老师对抗;私下里拉帮结派聚众闹事,破坏学校、班级的设施和公共财产等,有时干出的事让人瞠目结舌。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应该:
1.尊重他们,给予关心。在日常生活中要对他们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更不能歧视、侮辱,即使犯了错误也要就事论事,不要与贫困挂上钩。这些学生多为寄宿生,自己料理生活已属不易,班主任要多关心他们,多询问生活情况以及学习情况,适时提供建议,如告诫他们晚上不要随意外出等。虽然短短几句话,但学生能体会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心。先让他们“亲其师”然后才能“信其道”,拉近他们与班主任之间的心理距离,那么他们的违规行为会减少许多。
2.理解他们,指给希望。多找他们谈心并告诉他们,贫穷不是他们的过错,虽然先天条件有别,但在学习上,在考大学的竞争中人人平等,要相信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把这一类学生聚在一起,给他们讲一个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最终考上了大学并事业有成的例子给他们听,为他们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3.肯定他们,提供平台。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抓住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另外,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淳朴善良的秉性等都是表扬的好素材。在班级活动中,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满足其心理需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班级管理中,面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果就行为论行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主动寻找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往往还会使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不利于班级秩序的稳定,也不利于创建和谐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