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用爱培植爱

作者:潘玉婷 李镇西




  潘:每次学生毕业,我都沉浸在爱的海洋中。我记得曾有一位学生在毕业之际写了这样一句话:“千言万语浓缩为一句话——我们爱你。”这样的留言很多,每当我看到孩子们给我的这些留言,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
  李:这就是你收获的幸福。我说是“收获”,因为你平时就把爱点点滴滴地洒在孩子心中,自然就有爱的回报。说起来,用爱培植爱是个老话题了,但这也确实是教育永恒的使命。
  潘: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我切身地体会到,只有把爱根植于孩子的心中,才能走近孩子。
  李:现在的独生子女不缺乏爱,但缺乏对别人的爱。你是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心的?能说说你的故事吗?
  潘:故事可多了,我就说一次端午节的事吧!那天下午临近放学,我走进教室说:“今天是端午节,我首先祝你们节日快乐!”学生们一齐尖叫,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一起高声说:“祝老师快乐!”我又故弄玄虚地说,按老师的惯例只要是节日都要给大家一份礼物,学生一脸兴奋,七嘴八舌地问:“老师,这次是什么礼物?快给我们看看……”我神秘一笑,大声说:“快乐粽子。”学生们满脸疑惑,我继续说,“这是我熬夜制成的独特配方。用料如下: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勤劳的‘调料’,包成一个快乐粽子送给你。”学生们说:“老师,你申请专利了吗?让我们记下来吧!”我说:“我已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秘方,请把‘快乐粽子’也带回去送给你的家人。”
  李:嗯,这份看似简单的礼物,传递给孩子们这样一个信息——做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老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关怀者,爱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孩子们在接受爱的同时,慢慢懂得付出爱。
  潘:其实,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些后进生。爱他们不容易,培养他们爱别人更不容易。我曾遇到过一个“班霸”,十次打架,九次有他,长期不完成作业,老师为了督促他做作业,曾让全班同学留下来陪他,可他还是实破前后门的“封锁线”扬长而去……你教育他,他就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针对他这种情况,我选择了一个晴好天气,然后打电话告诉他,我和班上的几位同学要到他家做客,请他到学校门口来接一下我们。他接到电话非常吃惊,继而担心地询问我是不是来告状的?当得到我“肯定不是告状”的答复后,他才舒了一口气。不一会儿,他骑着车大汗淋漓地来了,我递上了纸巾让他擦汗,他第一次显得局促不安,使劲把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腼腆地接过纸巾,我心里涌起一丝苦涩,他并不是不懂情之人。虽离他家较远,但为拉近彼此间距离,我提议步行,孩子们都拍手叫好,他马上提议走小路,说小路有情趣。我们一路说说笑笑,遇到爬坡上坎的地方,他总是不忘回头拉我一把,还眉飞色舞地向我讲述自己的兴趣爱好,说自己已会骑摩托车了(初一的孩子)……我与家长的交谈侧重于他在家的生活情况,交谈轻松而愉悦,我特别提到了他的善良、细心,家长听了我的一番话,充满信任和感激。在送我们出门时,他恋恋不舍,脸红红地对我说:“老师,我真的有这么多优点吗?您以后还来家访吗?”脸上没有了玩世不恭的神情,我肯定地点点头。就这么一次家访中的表扬,让这个孩子开始有了转变。虽然以后的日子他也会犯错,但他知道了自省,他爱老师,爱班级,有了责任心……
  李:现在他不和你作对了吧?
  潘:你看这是他最近写给我的话:“老师,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这一周已经有大大的改观,我多么想当一名班干,为班级服务,我已不是原来那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了,我一定要不断提升,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李:所以爱孩子,就要善于理解他们,多看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唤醒他们内在的上进心。
  潘:还有一位来自偏远地区的男孩,字写得像“甲骨文”,第一次考试,他的语文得了20分,对这样一位学生,我尽力鼓励他,找他谈心,但这种空洞的谈心,效果甚微。
  李:谈心也要找到切入口。
  潘:是呀。他非常自卑,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男孩身体瘦弱,我打算从关心他的健康入手,但是,如果我唐突问他,会伤他的自尊。一次,我正与班上另一个男孩谈心,他从我身后走过,道了声再见,我立即转过身去说:“路上小心点,注意安全。”他愣了一下,“你可叫爸爸妈妈订牛奶或买一些鸡蛋,”他瞪大了眼睛,“家里条件不好吗?”我小声问他,这时,我看到他的眼圈红了,于是轻声询问他的家庭地址。
  李:老师看似无意的一句问候,会触动孩子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感动就从这些地方开始,爱心也从这些地方开始苏醒。
  潘:他走后,我与班长决定周末到他家去家访,那天我带领班上的几位得力干部和几位家境很好但不懂关心人的学生,来到他家,面对那一间窄窄的拥挤不堪的简陋住房(连多余的凳子都没有),大家对他嘘寒问暖,同学的真诚打动了他,他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开始与同学们愉快地交谈。家长也是高兴得手足无措,连连说:“没想到城市的老师也来家访,太看得起我们了……”面对这朴实的语言,我的心无法平静,我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责任。回来的路上,大家的心沉沉的,有一位每天都要与同学吵架的学生建议设立一个“爱心基金”来帮助困难学生。后来,这位男孩在大家的关爱中慢慢地变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树立了自信,初二、初三的新科目物理与化学,都学得较好,初三时还入了团,很有责任心。
  李:你这不仅仅是在用爱温暖那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是通过对他的关心,引导整个集体懂得爱。所以爱孩子,有的时候要善于调动集体的力量,营造出爱的氛围。
  潘:我还曾遇到过比这更头疼的学生呢!你听听:“我们是三人帮,有难同当,有福共享!”
  李:这是江湖语言嘛!甚至有点像黑社会团伙在发誓。
  潘:您说错了,这是我班上三位霸气女孩的宣言。
  李:啊,还是女孩子!
  潘:是呀,她们在玩耍时一齐尖叫,在上课时一齐迟到,在学习上一齐胡闹,在锻炼时一齐偷懒,吃饭时一齐挑食……这三位女孩着实让我头痛了许久,教育她们都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她们三人总能找到“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找台阶下,三个女孩都很聪明,若长久这样下去,对她们的成长会非常不利。
  李:对这样的孩子,还是要从理解她们走近她们入手。
  潘:对。我了解到有一位女孩的父母在外做生意,她远离父母,必渴望爱,我便从她入手,关注她的生活,敞开心扉与她谈理想、谈追求,谈她的父母。有一次暑假,她要坐飞机去外地看望父母,我主动帮她开证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对我的称呼发生了变化,她在谈心本上说:“我非常非常感谢您对我说的话,您让我得到了另一种爱,也让一个需要帮助的小女孩的心中有了‘母亲般的温暖’。”我乘势给她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她从“三人帮”中走出来,她想了许多三人分开后的后果:会使她们各自的学习成绩提高?使她们的性格变得孤僻?使她们的友谊隔绝?……但是,我斩钉截铁地对她说:三人必须分开!
  李:我常常说,爱并不是纵容;有时候爱恰恰体现于严格甚至严厉之中。
  潘:她终于理解了我的用意。在分开的日子里,另两位女孩的不理解使她痛苦过。在我离校学习期间,她们又走在一起。她反反复复,在矛盾中挣扎,但我一直开导她,做她坚强的后盾。期中考试后,她终于从阴影中真正走了出来,欣喜地对我说:“以后,您一定要多给我指出缺点,让我无情地解剖自己。”从此,她大胆地称我为“朋友”,特别喜欢与我谈心,每次拿到谈心本,她就迫不及待去品尝那种温馨的滋味。到了初二,她们三人的变化越来越大,学习上三人互相竞争,体育锻炼渐渐不偷懒了……最后,她们的中考体育成绩都上了二十八分(总分三十分)。现在三位女孩来看我时都要说这么一句话:“老师,当时多亏了您!”我在分开她们的过程中,有时是很严厉的,使她们接受了种种“磨砺”。
  李:分享你这些爱的故事,勾起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想,只要用心做老师,都会有这样美好的回忆。这些故事,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爱,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教育。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