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捉泥鳅

作者:段志东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作为“把关教师”被安排到一所村级小学教毕业班数学兼班主任,这个班教师调换频繁,学习风气特差,三十多个孩子,没几个用心学习的。欧湘峰是最突出的一个,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男孩,也是全校有名的“逃学大王”,在同学中还颇有号召力,带着几名“兄弟”来去自由,有时一两天都不进校门,在地里田间到处游玩。老校长把我当成救星,要我一定想想办法,说不改变欧湘峰,这个班就没救了。
  我开始试着了解他,希望找到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有学生说,他最喜欢也最拿手的是捉泥鳅,只要一下田,就总有小半桶的收获。这可难煞我了,因为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捉过泥鳅。“你不会捉可以跟他学呀!”老校长的一句话点化了我。一次我故意在班上说我很喜欢捉泥鳅,只是总捉不住,全体大笑,欧湘峰吃惊地看着我这个“城里人”,满脸疑惑。
  当农田里的晚稻终于收割完毕,我便请欧湘峰带我下田捉泥鳅。他很兴奋,要我提了桶子跟他走。田里只剩下禾兜和杂草,半干不湿的,踩个脚印,一会才有水填满。欧湘峰说这样的水田最好捉泥鳅,仔细一观察,果然发现有不少泥鳅钻过的小孔。当我还在犹豫如何下手的时候,他已从一个小孔中“揪”出一条来。我也瞅准一个孔,屏住呼吸,猛地插入三个指头,感觉有东西在指间扭动,使劲捏住,迅速抽出,正当我以为得手之际,满身泥水的家伙却哧溜一下从手心里滑走了。欧湘峰见了我“恶狠狠”的表情,在一旁哈哈大笑:“老师,不要用那么大的气力,轻轻夹住,往上一提,顺手就放到桶里了。”“泥鳅那么滑,不用力能捉住吗?”我要他再示范一次。只见他满脸的轻松自在,不慌不忙地把手伸入泥中,轻轻一捏,往上一带,泥鳅听话地钻入他的手心,然后顺势一端,泥鳅就滑到了桶里。学着他漫不经心的样子,我又试了几回,可还是捉不住。他极有耐心地继续教我,反复提醒我不要用力。后来,他终于看出了我的“症结”:“不要用指甲掐,那样会弄疼它,弄疼了它就跑了。”
  那天晚上我兴奋得几乎睡不着觉,不仅是因为学会了抓泥鳅,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改变这群像泥鳅一样滑溜的“野孩子”的突破口。“弄疼了它就跑了!”欧湘峰的这句话在脑海里久久萦回。
  从那以后,欧湘峰常常有意无意地出现在我面前,偶尔还来到我的房间,摸摸这,看看那,却只是站着,从来不坐,也很少吱声,那神情全然不是捉泥鳅时的模样,而是怯怯的,似乎在企盼着什么,又好像在担心什么。我清楚他此时迷惘的心态,因而也只字不提学习的事,耐心地等待泥鳅主动钻入我的手心。
  “老师,你看我是读书的料吗?”终于有一天,他在我房里坐下了,涨红着脸,迟疑许久后,开口说了一句话。我内心一阵惊喜,但还是平静地笑着说:“那你看我是捉泥鳅的料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捉泥鳅人人都会的,不会的也一下就学会了。”“读书也一样啊!”“可我就是读不懂书。”“如果你把书上的知识都看成泥鳅,每天用心去捉,读书不就简单而有趣了吗?”“啊?!”他似有所悟。我趁热打铁:“这样吧,以后你教我捉泥鳅,我教你读书,好吗?”“好!”他欣喜地应了一声,起身一溜烟跑了。
  从那天起,欧湘峰再也没有逃过学,几乎每天都来央求我给他“开小灶”。正如校长预见的那样,欧湘峰的转变带动了他周围的一片,那群淘气的孩子开始关注学习了,班里的风气日渐好转。学校同事们都很惊讶,问我用了什么秘方,半个学期就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我总是意味深长地说:去学学捉泥鳅吧!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