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孩子的成长需要感恩教育

作者:李镇西 黄 静




  黄:从现在孩子的日常言行来看,我发觉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在他们看来,父母、老师、同学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
  李: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对人格的引领,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如果我们的学生学富五车,却缺乏最起码的爱心,这绝对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黄:学生不懂感恩,我很忧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最初我想,这是不是我的观察太片面了呢?毕竟我只是当一个班的班主任,万一是我的学生很特殊呢?当我和同事们谈及这个话题,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和我的看法一样!
  李: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黄:不只是我们做教师的有这种感觉。我还拜访了几位成绩不尽相同的学生家长,在交谈中,他们也向我传递了一个信息:他们的孩子缺乏感恩的心!
  李:聊到这里,我的心情很沉重。正如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跟上一样,我们的教育在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滋养。
  黄:如何才能转变这种状况呢?作为班主任,我该做些什么呢?即使我做了,学生能够体会吗?他们会改变吗?而且我所面对的不是个别学生,而是几十个这样的学生!现实的困难摆在我面前,是前行还是放弃?有人问我:你能够改变他们吗?我说:我不知道,但如果不想办法做些什么的话,我愧对自己的良心啊!
  李:你给自己提的这些问题,都是教育科研的课题。我常常说,最好的教育科研就是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把所有难题都当成课题来思考研究。我现在关心的是,你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黄:我没有那么高的理论水平,我主要就是给学生讲故事。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有意识地在我的课堂中融入一些感恩的故事,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什么是感恩,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在一次班务小结上,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有钱儿子不赡养自己母亲,迫使老人以捡垃圾为生的真实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成都。学生听完后,无不谴责这个不孝的儿子!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妈妈都不赡养,简直没有良心!有的学生说:老妈妈养育儿子这么多年,儿子居然不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看到学生们愤怒的眼神和表情,我开始暗自高兴,因为他们并不缺乏感恩的心,只是还没有被唤醒,他们的表现更让我坚定了我改变他们的决心!
  李:你说孩子其实并不缺乏感恩的心,我同意,我从来坚信“人之初性本善”,他们缺乏的是唤醒。
  黄:当时,我告诉学生:这个儿子缺乏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感恩的心!如果一个人连感恩的心都没有的话,他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一个病态的人,一个让社会鄙视的人!学生们看着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也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李:注意,学生明白了的道理不一定就能够体现在行动上,何况学生往往还容易反复。
  黄:是呀。当时学生一时的反应让我信心倍增,但情况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班上的一件事让我感到很气愤!一个男生向母亲提出买鞋的要求,但母亲告诉他暂时手头紧,先缓几天,他偏偏执意要买,气愤之下,母亲就打了他一下,他就离家出走了。这个孩子之所以让我气愤,是因为我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靠母亲微薄的打工收入供养他们两姐弟,而且母亲在买东西方面首先考虑的是他,然而他却让母亲伤透了心。第二天放学后,我把这个男生叫到了办公室,询问他昨晚的情况,他却辩解个没完,我一气之下大声喝斥了一声,对他怒目而视。接着就是一顿斥责:“你想过你妈妈的感受没有?你妈妈一个人养三个人,你知不知道其中的辛酸?居然还提出过分的要求!你不但不感激你妈妈,还让你妈妈生气,简直太不像话了!”
  李:对这样的学生就应该斥责!你做得对。教育需要爱,这种爱有时候也表现为严厉的批评,就是要让他的内心受到震动。
  黄:他站在那儿流着泪,哽咽着说:“黄老师,我晓得,但是别人都穿的是名牌……”我打断了他的话,轻声对他说:“买鞋本身没有错,但你总得考虑你家里的经济情况,对吧!你妈妈在城北那么远的地方上班,一个月就几百块钱,你要上学,你姐姐还没有工作,都要花钱,而且你妈妈并没有说不给你买,只是告诉你还要等一段时间。你明白吗?”他点了点头:“我错了,我不会再让妈妈生气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回去跟妈妈道个歉,好吗?”他用力地点了点头。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个孩子确实很少让母亲生气了,他母亲也很高兴孩子的变化。
  李:你对这个学生的这次教育是成功的。不过我要提醒你,今后还可能会有反复。感恩教育,不是一次谈心就能完成的。
  黄:我有这个思想准备,因为教育的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否改变所有的孩子,我不知道,但我从这个孩子看到了希望。
  李:孩子的思想发生变化是很容易的,毕竟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他们本质是好的,但由于外界的诱惑太大,加上自己的自控力太差,就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
  黄:我班就有这么一个女生,她的本质不错,但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做出让家长和老师意外的事。开学之初,由于和母亲怄气,加上另外一个不良孩子的游说,她离家出走近十天,经过多方找寻,终于将身无分文的她找了回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教育,孩子醒悟了,但怎样才能让她不走回头路呢?家长决定让她住校,远离游说她出走的那个不良孩子。在住校的这段时间,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也让家长很欣慰。但有一次,她和几个女生翻墙出去玩,很晚才回学校,经教育后有反省,并答应年级主任每周写一篇随笔。但在坚持了三周之后,没有再继续写了,我问她为什么,她却告诉我说是年级主任叫她不写的。我把她带到电脑前,打开年级主任网上的留言,她看完之后,失声痛哭。我对她说:“老师多么渴望看到你写的随笔,否则就不会发到网上了,但你却让她失望了。老师如此关心你,而你却一点感激之心都没有,你对得起老师的这份真情吗?”她哭得更厉害了。第二天下午,年级主任告诉我,她已经收到孩子的随笔了。我很高兴孩子懂了什么是感恩,我将老师收到随笔后兴奋的情形告诉了这个女生,她高兴得跳了起来。
  李:如果说刚才那个例子是关于对家长的感恩,那么这个例子则是对老师的感恩。我觉得,所谓“感恩”,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更要让学生懂得,并去体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对他们的思想冲击才会更大。
  黄:但这两人的例子是否能够迁移到其他学生身上呢?
  李:对,重要的不是对一个两个犯了错误的孩子的教育,而是对平时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毕竟我们教师不能只是当救火员。
  黄:一天,我在翻阅报纸时,无意间看到《参考消息》上一篇名为《一个空姐眼中的农村老伯》的文章,看完后我的双眼模糊了,我决定将这篇文章读给学生听。在下午的班会课上,我饱含深情地给学生读了这篇文章,读完后,学生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有些孩子的双眼是红红的,显然他们刚流过泪。看得出,他们也被这篇文章打动了。“善良正直的老伯,谢谢你教会我感恩的功课!”这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也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学生们都要求我将这篇文章贴在教室里,随时能看到,我笑了笑,说:“不仅要随时看,还要随时想着、记着什么是感恩!”
  李:又是一次成功的“唤醒”。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要将个体教育和群体教育相结合,更要让学生去亲自体验。虽然我们的教育在现实的今天显得有些脆弱,但作为学生的班主任,作为学校的老师,我们有责任尽到育人的责任。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