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青年班主任要化劣势为优势

作者:孙明沁




  我的学生只比我小七、八岁,如果不是在学校,他们应该叫我“姐姐”才对。而我这些十几岁的学生虽然称我为“老师”,却坚决认为我们是“同龄人”,甚至有人认为,“老师跟学生一样”。在这种情势下,我这种初为人师的青年班主任暴露在学生面前的劣势就十分明显:年纪轻,经验少。如何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我们这些青年班主任应当探究的问题。我的切身体会证明,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完全可能的。
  
  一、年纪轻,学生气足——利于师生亲近,打成一片
  
  青年教师年纪轻,工作时间短,很难有老教师那种令学生自然产生的敬畏感。而在家长看来,我们不过是没经验的大孩子,他们的不信任也会多少传染给学生,使得学生对我们存有某种轻视心理。这是青年班主任的劣势。但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青年班主任很容易“混迹”于学生之中,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真正了解他们。举个例子吧,开校运动会,学生先在会场外集合,人都到齐了,学生却怎么也找不到我。终于发现我就在他们中间时,学生们都乐了:原来老师穿着和他们一样的校服,胸前的拉锁上也挂着自制的班徽,更不用说身后的双肩背包、脚下的运动鞋、手里的矿泉水了。毋庸置疑,这时候我掌握到的信息、看到的情况是最真实的。
  在学生的每周练笔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话:“您和我表姐差不多大,有件事您帮我想想……”“我想咱们是同龄人,您肯定不像我爸爸妈妈那么想……”有些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又不愿意听家长的老套子。他们希望听听年龄相近、阅历又相对多一些的人的意见,这时候,青年班主任便成了最佳人选,只要抓住这个机会,为学生解开心结,青年班主任就会与学生更加亲近,获得他们的信任和依赖。
  
  二、教龄较短,经验不足——利于开拓,促进学习
  
  刚刚从大学毕业当上老师,积累的是十六年做学生的经验,做班主任的经验却是“0”,凡事无以往教育经验可循,更多的是凭直觉,凭做学生的经验,遇到问题容易手足无措。但这种劣势也有其优势,就是没有固定模式,考虑问题时常想,“如果我是学生呢”,避免了单方面从教师角度考虑问题的偏颇,工作起来不拘一格,学生更易接受。我的高一(2)班就一直接受我的这种管理。记得学校召开运动会,我们班搞得花样翻新,热火朝天,刚进入看台,学生们就拉起一条横幅:“高一(2)班祝校运会圆满成功”。几个好动的男生在最高一层的看台展开一幅白得晃眼的绫子,喷上“高一(2)班必胜”的字样。等人们把目光挪向看台的下层时,会发现每个人手里早多了一面花里胡哨的小彩旗。随着我们震天的加油声,看看赛场上,那头缠着红布条的准保是我们班的运动员,你仔细看看,布条上还写着“高一(2)班必胜”呢!
  最让人震撼的就是公布成绩的那一刻。我们实力不够,没有进入前三名。广播喇叭里传出“各班派人来领奖”后,会场进入了暂时的安静。这时,我们高一(2)班爆发了震天动地的呐喊:
  “东方不败高一(2)
  虽败犹荣高一(2)
  卷土重来高一(2)
  笑傲江湖高一(2)。”
  没有人制止我们,没有人干涉我们,这一刻的寂静似乎只为了我们的呐喊。得不得奖有什么要紧,重要的是我们积极地做了,重要的是我们在运动会中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当然,光凭这种灵感式、学生式的教育和管理是不够的。这在一个集体创建之初,对形成集体意识的确有所裨益,可是一个集体建立起来之后,会出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这是我们自己做学生时不会想到的。处理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教育教学经验,这就得向老教师讨教了。一个青年班主任,他的“0”经验,首先是向老教师学习的动力,其次也是向老教师学习的绝好前提,正如海绵吸水一样,它越干燥,吸入的水就越多。
  
  三、年轻气盛,急于求成——利于解决问题,及时迅速
  
  “年轻”二字后总跟着“气盛”二字,这是青年教师的通病:容易把问题严重化,容易急躁上火,对学生“穷凶极恶”;容易处理问题急于求成,只顾一时成效不计长远影响。我也对学生凶过,第一次的确把学生吓了一跳,自己也得意于这一份威力;第二次凶过后惊叹自己居然能把一点小事看得如此重大深刻;第三次凶过之后觉得很不好意思,从这以后再没有过第四次。我庆幸的是至今这几次都是义正辞严地就一个问题在全班“发火”,没有当众批评、指责和讽刺个别学生,没有给自己树立教育上的对立面。这三次发火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对于看惯了老师和颜悦色的学生来说,老师一个严肃的神情、一句语重心长的教导就够严厉了,气急败坏只能败坏教师在学生心目的形象。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定:处理问题要“急而不躁”。学生出了问题我先不说话,以免气盛失言,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彻底解决,不拖泥带水。这样,一来有“快刀斩乱麻”的干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雷厉风行的教师形象;二来避免了事态继续发展,免除了后患。
  在快速解决问题时,我又把教育力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把学生叫出来,“秘密”解决;如果无效则到学生座位上进行教育,让其周围同学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内容,借助周围人的力量制造一点压力,是为二级;仍旧无效,则以不点名的方式,把问题拿到班上讨论,让“问题学生”身处其中,接受教育。一般来讲,顶多到二级就可解决问题,即使到了第三级,由于没有点名,仍给屡教不改的学生留了面子,既不会使之产生逆反心理,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青年班主任虽然存在劣势,但只要抓住有利因素,善于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摸索,化不利为有利的机会是很多的。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