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语言课堂,人格养成的主阵地

作者:叶远玲




  为了成功地学习生活,学生必须学会自立,具有独立人格。应该说,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以外,还需要有多方面的关注,其中学科教育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干预因素。在我国现行的课程设置中,语文学科在整个学科教育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课时安排就是最好的体现。如果说把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整合到学科教育中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独立健全人格,则是最好的选择。
  
  一、借助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偶像,关注学生的独立健全的人格形成过程
  
  比起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中学生对一些榜样型人物的接纳明显具有了选择性,对人物形象开始懂得辩证地分析。对那些他认可且佩服的人,中学生会有一种特殊的、强烈的情感趋向。因此,有必要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适当选择一些容易成为中学生崇拜的人物作为例子,如体育名人姚明、刘翔,IT界名人丁磊、杨致远等等。能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人物,除在现实中找得到以外,更多的还可以在各类纪实文学作品中找到,如新课标推荐的“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等。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还要用心去了解他的学生,明白学生的喜好和需要,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细致品味各类人物的人格魅力,从而作出学习目标认定的选择。
  学生心中有了向往,教师就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年龄特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以心中的偶像为蓝本,慢慢地塑造出自己独立健全的人格。
  
  二、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及审美的能力,实现情感体验之旅,让学生产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内在需求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须有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也推荐了部分著名的文学作品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如《鲁滨逊漂流记》、《童年》、《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简·爱》等等,都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作品的时候,理解人物的良好品格,体验和培养坚强与勇敢、同情与关爱等品质。
  学生情感的体验不仅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内在驱动力,但是要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文学欣赏能力。语文教师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引导,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后,再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迁移到课外,让他在课外也能自主阅读,并懂得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思考、领会和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形成从知识到能力、能力到情感体验这样水到渠成的梯度,然后再以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演讲、辩论会等形式,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更高处,最终使学生产生人格塑造的内在需求。
  
  三、巧用“任务驱动法”,在阅读和写作中引导学生表达并表现独立健全的人格
  
  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点在各种考试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因此,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量与写作量随着年级的增长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何谓“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和探索,完成所有的任务。在学科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来鼓励学生多阅读,善于阅读并使其在自己身上发生影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时,帮助其建立一系列问题型的拓展性任务,如在阅读中最吸引我的场景或情节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如此吸引我?在阅读过程中我的心情如何?得到了什么启迪?我最欣赏哪个人物?欣赏他的什么?为什么要欣赏他?我与之相比又如何?(换位思考)有什么?还缺什么?等等。在学生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与反省的同时也就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但是,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已完成的任务中衍生出新的任务,就是在写作中表达和表现出一种独立的健全的人格特征。鼓励学生学会在叙事中表心迹,话题里明是非,论述上立志向。以“我的自画像”、“XX眼中的我”、“我不认为要这样”等为题,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出个性张扬、情感丰富的文章。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互批互改、以改促写的方法加强学生自我表现的信心,使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塑造的内在需求,逐渐演变成一股加速的动力。
  
  四、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在师生对话中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
  
  以人为本、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彰显个性的语文课堂对话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首先,我们在课堂上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保证教师与学生都能产生心灵的和谐、思维的碰撞、实践的协作,让教师和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都得到展示,个性尽可能得到张扬。
  其次,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对书本、对教师、对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敢于怀疑“正确”的答案,敢于向“权威”结论挑战。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给学生的求异思维留下空间,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求异意识。
  最后,课堂上还要着力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把学生当作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来看待,看到学生身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不断引导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梦想,使所有的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生命的品质。教师只有创设出这样的课堂,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塑造出独立健全的人格,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是否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直接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与成就,就象人们所说的“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根有多深,树就能长多高”。如果初中阶段没能培养出良好的人格特征,那么,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会受到限制。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用心、专心、精心地塑造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做也是必须做的,就如心理学家派克告诫我们:真正的爱不是简单的“给予”,真正的爱是有意识地去促进自我和他人的精神成长。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