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用民主与法制构建“自律班级”

作者:杨仕洪




  班主任不仅负责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而且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要从杂乱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更新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把班级管理看作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以民主与法制意识管理自己,从“人治”走向“民治”和“法治”,从“他律”走向“自律”。针对当前班主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统”得过多、“放”得过少的现象,本文仅从培养学生民主与法制意识的角度,探索如何构建“自律班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自我约束言行和思想,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
  
  一、“自律班级”的含义
  
  所谓“自律”,就是指在社会和集体生活中对法律规范和制度的自我服从。这种服从源自内心深处,是一种自愿的、自发的,甚至是自然的行为,是一种不需要外在监督与他人存在就能自动实现的行为。“他律”则是指需要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强制约束,通过舆论的监督和外在力量督促才能实现的一种行为。班级管理中的“自律”,是指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影响,通过对各种学生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与学习,使学生形成自觉自愿自主的行为,学生不需要外在监督和提醒就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自发地安排学习、生活和娱乐。
  “自律”是建立在“他律”基础之上的,“他律”是条件,“自律”是目标,没有“他律”,“自律”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充分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切实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并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校规校纪,制定班规,完善班级监督体系,使之规范指导学生的行为,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在一种有条不紊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和娱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自主创新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就能全身心致力于教学、班级建设、学生心理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等工作。
  
  二、营造民主自律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手段日益丰富,不断冲击着社会公共价值观念。正处于个体意识形成初始阶段的中学生,人本意识、民主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话语霸权地位逐渐丧失。班主任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实行民主管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实行民主管理,是构建“自律班级”的前提。
  
  (一)转变管理观念
  班主任要站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去理解民主管理理念,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广度、深度上去认识、思考,建立主体型、民主化的管理结构。同时,共同的目标决定了班主任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完全可能成为合作者,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即可。因此,班主任要转变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与个性,相信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放手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作主,同时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变“严严实实”为“生动活泼”,变“中规中矩”为“敢想敢说”,以实现自律性管理,确保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下学习与生活,最终得到全面发展。
  
  (二)激发民主自律意识
  学生的民主自律意识是潜在的,需要班主任去激发和培养。班主任应向学生传达这样的理念:“班级是你们的,当别人问起你的时候,首先会问你是哪个班的,我这个班主任顶多就是一个组织者、管理者和引路人而已。”只有当学生意识到班级是自己的,他才会去爱护、去珍惜;他才会自觉地维护班级形象,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而这正是民主自律意识的萌芽。
  尽管社会在发展,法制在不断完善,但也有“疏漏”。“他律”不是无处不在的,这就需要我们能自我约束,自觉接受社会和他人的监督,抵制不良诱惑,严格“自律”,洁身自好。每一个学生在离开学校、家庭走向社会之后,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家长的叮嘱,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和邪恶,又该何去何从?此时的“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民主科学的管理、严格的自律是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自我约束的前提,为将来计,培养学生的民主自律意识势在必行。
  
  (三)形成班级凝聚力
  1.制定班级的共同目标
  班级目标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意向、利益等为基础的,是教育理念与学生需求的统一体。这个目标体系应在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参与下制定才具有导向与凝聚作用。目标首先必须满足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需求,给予学生磨练意志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其次,目标要具有层次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学生年龄、学段、学期、学年的变化而循序渐进,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主攻方向。制定共同的目标,既可以促成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激励学生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努力,又能明确班级奋斗方向,使班级管理协调有序,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实现真正的自律。
  2.培养对荣誉的珍惜观念
  各个学校会不定期举行很多活动,在接手新班级的时候,应抓住每一次活动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失败了不气馁,胜利了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使学生养成“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荣誉观。在这样的班级中,大家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荣辱、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心理依托,每一个人都为班级的挫折感到真心的难过与忧虑,为班级的成绩感到由衷的欢喜与自豪,这种情感基础为实现民主管理、严格自律铺平了道路。
  
  (四)下放权力给学生
  班级是学生的班级,应该把属于学生的权力还给他们,因为最了解班级情况的是学生自己。班主任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评判能力和组织能力,把权力下放给学生,自己则扮演好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角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只应准备好建筑材料——砖瓦、钢筋、泥浆等等,而房子得由学生自己去造。”
  1.先进自己评
  有些班主任总对学生的选举公正性表示怀疑,怕学生不负责或只选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同学。我们不能否认有这种情况,但它毕竟只是少数,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公正的。每学期评选各种先进时,班主任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决定,而应该首先由学生对照评选条件,自己报名,在班上做自我陈述,然后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班民主投票,推选唱票人和监票人,票数居多者当选。这样的评选,既激发了民主意识,实行了民主监督,倡导了正气,体现了公平,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为实现人人自律、构建“自律班级”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干部自己选
  班委会是一个班级的核心,一个班级管理和运行得好不好,班委会的组建和作用的发挥是极为重要的。在班级建立初期,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经历和自我报名情况,指派学生组成临时班委会。一个月以后,采取自荐和他人推荐结合的办法,有意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上台发表演说,同样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班民主投票,推选唱票人和监票人,票数居多且过半数者当选。当选的班干部当场作就职演说,接受同学监督。到一定时间,根据同学提议,可“弹劾”不称职的班干部,进行民主改选。小组长和科代表的产生,也可参照此办法进行。民主选举的过程即是贯彻民主精神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发挥特长的舞台,为构建“自律班级”创造了宝贵条件。
  3.事务自己管
  班委会组建好以后,就应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班级的日常工作。班主任所做的就是明确他们的职责,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告诫他们要公正。同时,创立值日班长、值周班干部轮流制,让普通学生也参与管理。非班干部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每人任职一天,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班干部工作的繁琐、辛苦,积极协助值周班干部工作。班级活动也由有特长的学生自己组织。班主任只需告知活动的主题和要求,具体内容和人员安排可放心地由组织者自行决定,以便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做到了“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增强了全体学生的责任心,锻炼了每个学生的工作能力,同学之间也加强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互相合作。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习惯,从“他律”走向“自律”。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