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自我概念与教师的平常心

作者:潘光明




  人们把教师比做园丁,学生自然也就成了“花朵”。根据这个比喻,我们可以产生这样一些理解: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生命发展能力;教育活动不仅是教师创造条件来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自身生命力的展现过程。由此,我想到“揠苗助长”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教育要尊重规律,更给我们一个启示:就象禾苗一样,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的成长首先由自己负责。因此教师应当具有“自我”的概念,不越过界限,不替代学生。
  具有独立自我概念的人会重视自己和别人的自主性,在工作和生活中确立自己的边界。这种边界不仅是指在身体方面与别人的界限,也包括个人在能力、责任、态度等方面与别人的界限。这样的人,对待自己能够自我尊重、自我负责;对待别人能够不侵入界限,尊重其自主性,相信其能力;彼此之间也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形成独立的自我概念很重要。它不仅能促使教师尊重自己,尊重学生,对工作保持一颗平常心,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一、建立自我的边界,让学生学会负责
  
  在师生双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些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应努力把这些做好。可是教师的努力却不等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教师的努力只能是帮助学生,促进他们进步。学生虽是教育的对象,但他有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能力,需要有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超越自己的界限,侵入学生的领域,把自己和学生当作一个共同体,以为自己就是学生,学生就是自己。这样,教师把学生的成长与自己的成长混淆起来,以为自己不仅要对自我发展过程中主体性因素(如能力和态度)负责,也应对学生发展中的主体性因素负责。这样的老师自然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包办学生的计划和安排,控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出过多过度的行为。这些过多过度的教育行为会剥夺学生的发展空间与机会,使学生成为教师意志与行为的延伸,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将使学生丧失自主发展的意识。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将无法自我觉察、自我判断、自我决策、自我调控、自我解决,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意识,也没有这样的能力,自然最后也无法做到自我负责。
  明白师生双方的自主性差异,清楚各自的能力所限和责任所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潜能,教师就建立了自我的边界。教师建立了自我边界,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独立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历经无数次“错误与正确、失败与成功”之后,他们将学会自我负责,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二、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机会
  
  就象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样,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同样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但是,发展是一种过程,具有内在的规律。不同学生的内在潜质不一样,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机遇也不同,所以他们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不同能力的发展上会各有优势,同样的能力发展速度也会不同。面对这些差异与不同,学生的发展更需要时间和机会。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只有接受学生的发展差异,才会尊重学生的发展能力。这样,教师在实践中才可能为学生的进步创造条件和机会,而不是包办替代、阻碍控制;对于能力优势不同的学生,教师才会从不同角度加以关注,给予欣赏;对于发展速度慢的学生,教师才会更有耐心,给予他更多时间和机会。
  相信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才能学会“有所不为”,留给自己许多时间的同时,也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有所为”。
  
  三、体悟自己,理解学生,多一些宽容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拥有比较丰富的知识、较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相对成熟的人格。但在成为教师之前,教师也是学生,也曾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困难、面临挫折,承受精神的压力和痛苦。从无知到有识、从幼稚到成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也犯过许多错误,这些错误或大或小,或重或轻,也曾困扰过他们的心灵。可是当他们成熟之后,他们觉得这些都很正常,可以理解。正是因为不断犯错、不断反思和不断积累,他们才有后来的成长与进步。如果他们能够体悟自己的这些心路历程,他们将会理解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如果他们能够宽容自己曾经的错误,他们同样也会宽容学生的错误。
  有着独立自我概念的教师,他的价值观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这既包括对个人优点的认同和欣赏,也包括对自己不足的认识和理解。他会知道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虽是社会文化的代表,但更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人格品质,有着自己的能力所及和责任所限。可是在工作中,部分老师对这些却并不清楚,他们努力按照社会要求工作,追求个人价值,却不能接受个人的不足与失败,忽视来自内心的真正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这些使他们不再是一个真正有独立概念、独立价值的人。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他们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对工作尽心尽责,对学生倾心付出,他们以为工作尽责学生就一定学得好,自己的付出就一定是爱。最终教师和学生成了一个共生体,教师为学生而活,为“价值”而活,学生的成功就是教师的成功,学生的失败就是教师的无能。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体悟自己、了解自己,自然他们也不能真正去理解学生。所以,当学生犯错或失败时,他们对自己无法接受,对学生“怒不可遏”。此时,他如果能够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独立的自我价值,那么他一定能觉察、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需要;不论成功和失败,都能接纳自己;他也肯定会理解学生,宽容他们、接纳他们。这才是真正的爱。
  有着自我概念的老师会对工作保持一颗平常心,他们也一定会爱自己、爱学生,并且爱得充满智慧。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