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罚之“变异”
作者:王明豹
“君子动口不动手”
一天,一位家长领着孩子,怒气冲冲地来到校长室,状告老师体罚。只见那孩子委屈地流着泪,脸上有五道清晰的红指印。校长好说歹说,又是道歉,又是赔礼,答应要严肃处理老师,才让家长稍微消了气,带着孩子离开了。接下来,校长找老师谈话,警告其不能再体罚,特别是留下证据的体罚,会给学校添麻烦。全体教师会上,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对孩子,你语言再过分,只要不留下体罚的痕迹,都不会有事,就是不要动手,动手就会留下皮肉之伤,家长就会有证据揪住不放。”
一位“开明”的校长,似乎在保护老师,他的话给老师一个暗示:对孩子施以怎样的语言都可以,只要不动手。于是乎,许多老师“君子动口不动手”,张口就是“呆得像猪头”、“猪脑袋”、“垃圾”、“狗屎一样臭”……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的伤害对孩子心灵的摧残远胜于皮肉之苦。
“体态暗示”
暗示具有神奇的教育力量,有的老师却把它用来处罚学生。对学生恨铁不成钢,打不得,骂不得,用体态暗示总可以吧!瞪你一眼,投去鄙夷不屑的目光,发出无奈的叹息……
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经常问我题目,一段时间她却再也不来了。一天,她给我写了一张小纸条,大意说老师你是不是认为我很笨,我感到很伤心。为什么她有这种感觉呢?我找她谈了一次心,方知道事情的原委。原来有一次她问了我一道题,我觉得很简单,她却没听懂。她说我当时的反应是:皱着眉头,嘴角一撇,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头慢慢地偏过去,然后又给她讲了一遍。她这么一说我才明白,我的不耐烦和深深叹息,无疑是给她一个暗示:你怎么这么笨呢!
我提倡多鼓励学生,自己的一声叹息却深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体态暗示真的不亚于体罚。
“借刀伤人”
有的老师自己不体罚学生,却又不甘心学生的逍遥自在,于是巧借他人之手,来达到体罚的目的。我见过这样的一个事例:某学生课间活动时,不小心碰坏了一块玻璃,还和班长吵了起来。于是老师将他叫到办公室,二话没说掏出手机打电话给家长:“你的孩子太厉害了,我们管不了,请你带回去管教,限你十分钟内赶到。”未等家长解释,“啪”的关了电话。一会儿,家长匆忙地赶到,不管三七二十一,对孩子一顿拳打脚踢,还连说“对不起,对不起”,然后将孩子带回了家。可能,这孩子在家还将经受一场暴风骤雨。姑且不论孩子的对错,这位老师的做法无疑是在重重地体罚,只不过他自己未动手,而借助了家长之手,这种体罚是不是更重呢?其实孩子玩球不小心碰坏了玻璃,本是小事,教师只要给孩子讲讲课间的注意事项,让孩子照价赔偿就可以了。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孩子有多大的过错呢?
还有的老师,给小班长特权,自己不亲自出马,让小孩子手握教鞭,学生稍微不听话,便教鞭上身,出手更是重于老师。因为孩子如何能控制他手中的权利呢!还有的老师让学生“对攻”,犯了错误,你一巴掌,他一巴掌,直到脸肿。这些体罚难道不比老师亲手实施更严重吗?
“光荣劳动”
热爱劳动本应是小学生的良好品德,但有的老师却变相地把对学生的体罚转嫁至劳动,还美其名曰:“劳动改造”。
有一位非常调皮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光顾办公室,不是和人打架就是欺负别人,不是抄袭作业就是损坏公物,老师拿他也没办法,又不能体罚,怎么办呢?于是劳动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经常一节课他一个人打扫办公室。一次我到办公室发现他在干活,便和他谈了一会。我从他的欲言又止和带着恨意的眼神中看出,他对老师充满了怨恨。他说:“我虽然犯了错,但老师不让我上课,一个人在这干活,实在难受。今天一节课不会,下面就更要遭罪。作业不会做,老师批评,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出我洋相,我真不想念书了……”
可见老师的一番苦心,并没有达到教育目的。孩子需要教育,需要管束,但真正的教育是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不是让孩子在枯燥的劳动中产生悲观厌学的情绪。
“罚你千遍也不厌倦”
许多老师迫于严禁体罚的法律法规的威慑,直接体罚确实少了许多,但对学生作业处罚的例子却屡见不鲜。我的孩子五年级了,有一次她英语单词写错了几个,结果被老师处罚,所有单词写100遍。孩子回到家,饭也不吃,便写了起来。直写得腰酸背痛,字不像字,还在写。我劝她说,你别写了,我和老师解释一下吧!但孩子不依不饶,非要写完。我只好陪她写到凌晨一点,最后她竟趴在桌上睡着了,睡梦中还念念不忘,还差五遍……可见,这种不是体罚的处罚对孩子的身心摧残有多严重,影响了孩子休息不说,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了反作用。从此,女儿似乎在机械地学习外语,甚至流露出反感的情绪。
更有甚者,有的老师对不写作业的学生,冬天让其趴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补,夏天趴在太阳底下补,十遍,二十遍……如此残忍,难道不是胜于体罚的痛苦吗?
教育需要惩罚,但什么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