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热爱学生的背后……

作者:穆慧翔




  热爱学生,尤其是热爱令人头痛的后进生已是老生常谈了,教师们大多乐于在操作层面总结经验得失。实际上,观念决定行为,在这里,笔者想从那些“大多雷同”的爱的行为背后施爱主体的思想观念即意识形态层面作一点“究底”式的探寻,以丰富大家对后进生转化这一话题的思考。
  
  爱生的“高度”
  
  “为了让后进生在会考时少拖班上的后腿。”
  “为了让那些家伙少给我惹点事。”
  “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这项任务。”
  这是不少教师之所以“爱”后进生的初衷。从中不难折射出本应是纯洁而高尚的师爱已走样甚而嬗变为狭隘、庸俗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这种出发点下的“爱生”倒不如说是“爱分”(学年会考和班级量比成绩)。然而,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值得敬畏的生命,是“地球上物质发展、有机进化过程的最重大的成果——哪怕是成绩才考个位数,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曲曲扭扭……”(杜比宁《人究竟是什么》)若“沦为”教师获得名利丰收的工具,实属可悲可叹!那位“调皮捣蛋”的“窗边的”小豆豆真幸运,因为她遇到了一所把孩子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满的人的巴学园。
  记得今年春晚那群可爱的农民工子弟在朗诵中有这样一句:“我们也是祖国的娃,我们也是祖国的花。”其实这更象是广大后进生的心声,因为有几人把后进生当作“祖国的娃”和“祖国的花”呢?有几人站在为祖国培育一个合格的公民、“一朵美丽的花”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教育之爱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与追求。当然还有对“人”的生命的敬畏,这应是教师爱生追求的高度。
  
  爱生的“力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出生时就因患上重病而落下残疾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爱的滋润下,逐渐走出自闭,融入集体。按常理来看,教师的工作已经够完满了,然而在一次轮到这个孩子所在小组值日时,他对其他同学的劳动视而不见,只是在一边自顾自地玩。他一句轻描淡写的“我能干啥!在家我什么也不会干!”遭到对其呵爱有加的老师一顿劈头盖脸的呵斥:“……你还算得上男子汉吗?只会自己可怜自己!在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护着你,就连妹妹也让着你,在学校同学帮你,老师疼你,可你能靠别人一辈子吗?一个人要想别人看得起,首先得自己看得起自己!老师之所以严格要求你,那是因为在老师眼里,你跟其他同学一样是个正常人,你又有什么理由把自己当成残疾人?难道连擦桌子的能力都没有吗?那还谈什么长大自食其力?”而这一有力的“当头棒喝”,非但没伤害到这个孩子,反而让其快要荒芜的心田“从此‘延伸’出一条鲜花小路”。(《人民教育》07年第6期))也就是这位深谙教育爱的真谛的老师,让这个后进生既走出“身残”更走出了“心残”的阴影,获得了新生。这位教师近乎残酷的爱的行为背后,是超越一般化的、触及灵魂的大爱,博爱。
  
  爱生的“广度”
  
  在洛夫先生的《一朵午荷》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真正懂得爱。”
  “此话怎讲?”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美丽、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段话于教师的启示是多元的。在我们看来,大凡后进生都是毛病、问题的“集合体”,而教师一如辛勤的园林工人,在爱的名义下将孩子身上“旁逸斜出”的“枝蔓”一一进行“修剪”,最后只剩下我们所追求的、唯一的“荷花”——循规蹈矩。对教师偏执的行为进行追溯:除应试教育的“余孽”作祟外,更多的是其不懂儿童或者误读儿童所致。纵观周围的教师——一群健忘的“过来人”,能有几人在教育实践中爱屋及乌地欣赏“污泥”、“残叶”……殊不知这些诸如顽皮好动、耍小心眼、搞恶作剧、标新立异、不循常理等所谓的“污泥”、“残叶”正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因其与“美丽的荷花”(爱学习守规矩)无关(看似无关),故而被排斥在教师爱的外围,非但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宽容,还会横遭打压。
  
  爱生的“长度”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现象并不鲜见:教师昨天对某后进生还恨不得“捧出一颗心来”,今天听说其要转学而长吁一口气“终于脱手了”;今天是我的弟子我热爱,明天是他人的门下便与己无关了。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谈其师爱纯粹与否,由于精力、时间等客观因素,教师确实难以对每个后进生“将爱进行到底”,然而我们却可以将“爱的接力棒”传递得更远——与新接手的老师作好交接,抽空关注已是他人弟子的后进生……毕竟,“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朱永新)。真爱后进生,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和等待铁树开花的眼光和功力。我们要包容后进生昨日的顽劣不化,理解其今天的莽撞青涩,关注其明天的雏鹰展翅,如一篇题为《老师的目光》的散文中写的那样:“老师的目光是长长长长的线,长长长长的是它对学子的牵挂……”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