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家长会上讲话的“度”

作者:叶惠玉




  家长会是联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是全体任课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学习状况、传达自己的教育思想、赢取家长支持的载体,实现这一切的主要途径是家长会上教师的发言。所以,教师在家长会上发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家长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传递着教师自身的气质、形象、思想。
  
  一、反映问题有高度
  
  在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介绍情况时,无一例外地要指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家长们的注意,让他们有“忧患意识”,从而赢取家长有力的支持,在家庭教育中予以关注和引导。但是,我们在反映问题时往往比较琐碎,大量罗列学生的表现,甚至不惜描述具体的细节,反复强调、大说特说,甚而夸大其词,与此相反,对学生的优点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这就使家长产生不良的印象,认为孩子所处的班级问题特别多,对这个集体乃至班主任产生不放心的情绪。或者,由从众心理产生松懈情绪,认为班级学生普遍如此,自己的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无须担心,甚至把这些问题归结为这一阶段孩子的普遍特点,顺其自然。
  所以,我们在反映问题的时候要有高度。
  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班级的整体情况,综合归纳,反映共性现象和特殊现象,同时剖析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带来的不良影响。要让家长了解不同班级在这一阶段的普遍问题,孩子所在班级的特殊问题,既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又让家长在引导时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要站在辩证的高度,既反映存在的不良现象,又呈现班级的良好风貌。教师在家长会上一般较少强调班级的良好风貌,尤其是初一新班或老师中途接任的时候。这主要是因为新接班往往有一个磨合阶段,在磨合适应的时候教师更多感受到的是问题,同时,教师普遍有一种心理,怕强调优点会让家长放松警惕,怕给自己今后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老师、孩子所处的集体普遍具有一种期待心理,期待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付”孩子“有一套”,期待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这种期待心理得以实现时,就会产生“放心”的情绪,这时候孩子出现了问题,首先会从孩子自身找原因,会用积极的态度配合做好教育工作。否则,会归罪于环境的影响、教师的教育。宣扬班级优点,还会达到“敲边鼓”的目的,激发积极的良性竞争。处在一个集体中,必然有比照的心理,作为家长,必然以别人的孩子比照自己的孩子。大多数的家长,只有有所触动时才会有教育意识,如见别人家的孩子因教导有方而能歌善舞、聪明可人时,如自己的孩子已出现明显的学习障碍时,他们的教育需要才会变得迫切,才会有意识地思考教育问题。所以,当家长了解到班级的情况很优秀时,也会产生“忧患意识”,以优秀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
  
  二、提炼话题有宽度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的目光不能一味聚焦在学生书本知识的积累上,更需要具备二十一世纪育人的视角,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突出话题重点,把它置于学生成长这个“系统工程”中。
  
  突破学习中心论,反映整体情况
  不能唯学习是论,只知学生的学习状况,其他方面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只强调如何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忽略对孩子的兴趣特长、品格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我们要强调学习,这是家长所重视、社会所关注的,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切实利益。但作为一个教育者,必须要有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并把这种发展的整体观传递给家长,让大家共同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细心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和特长。
  
  走出学科藩篱,强调学习策略
  作为任课老师,不要唯学科是论,不能为了争取家长的重视,过分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不惜以考试所占比例作筹码。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无意中轻视了其他学科,如果每位任课老师都抱着这样的思想与家长交流,会让家长无所适从。作为任课老师,需要向家长阐述学科的重要性、特点,但其重要性从哪个角度去阐述,是需要思考的。这就要走出学科藩篱,树立全局观念,以学生发展作为思考的根本,不单纯围着指挥棒转。阐述时,需要把学习策略定作重点,这是家长需要的。不同学科,有很多学习上的共性,需要采用相同的学习策略,经过不同任课老师的共同阐述,无疑会强化这些策略,能给家长更深的印象,从而使不同学科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强化老师讲话的效果。
  
  三、提出建议要适度
  
  教师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支招”,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极具意义的。但这并不是要教师在家长面前倚老卖老地摆姿态、唱高调,或者把任务推给家长,而是以“教育同盟者”的平等身份去真诚交流、认真探讨,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供家长参考。
  现在比较常见的是,教师给家长布置家庭作业,要求督促并辅导孩子的学习,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这种布置作业的作法很难称得上是提供合理化建议。
  作为家长,有责任随时关注自己孩子的思想、学习情况,而且应该是主动、积极的。但教育无定规,方法策略应因人而异,具体的指导反而会束缚住家长的思想。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能力也有高低,而且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家长更多接触的是工作上的实用性知识,对基础知识是陌生的,有些辅导会适得其反。家长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有时自顾不暇,更不可能顾及孩子的学习。把改变学生学习状况的希望寄托于家长的合作,有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当建议违背了实际情况时,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教师提建议应立足于指导家长确立良好的教育意识。我们不可能让每位家长都与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一样具有系统的教育知识,但教育意识与教育知识并不划等号,良好的教育意识是对正确的教育理念(或者对教育权威专家)有认同心态,有参与实践心态。有了意识,就会有行动。
  
  四、话语运用有巧度
  
  语言要富于情感
  无论是面对哪种类型的家长,首先在情感上要尊重他们,使他们及其孩子真正感受到一个教师诚挚的爱心和期盼,唤起家长对教师的认同和理解。特别是在指出学生的缺点和毛病时,艺术的语言会使家长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批评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格要求,而且有富于人情味的热情关怀。从而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更加尊重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说话要讲究技巧
  先讲优点,后提缺点。先讲班级优点、学生长处,再提出存在的问题,自然过渡,目的明确,使家长对优点和缺点都有深刻的印象,并赢得家长的认同心理。
  先明教法,后提建议。先明确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在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能力、完善班级建议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再给家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家长信服,并有可借鉴之处。
  家长会上的讲话还涉及多方面因素,不同阶段、不同背景的家长会,讲话主题、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但都需要我们用心经营,注重讲话的艺术。有了这种意识,提高讲话的效果,促进家校间的联系。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