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在追求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作者:敖永权 梁己玲
甘心做公仆
叶圣陶先生的“学生本位论”应该成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其中包含着班主任的服务意识、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道出了教师的天职,指明了班主任工作的本质。
树立服务意识的基础是班主任具有职业的神圣感和成就感。当你看到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是那样地真诚坦白、天真无邪,神圣感就会占据你的心灵;当你看到一批批学生走向大学走进社会,一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我的生活是充实的,生命是富有意义的。
我坚持善待每一位学生,把他们的长处看作是希望之光,把他们的不足看作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为学生服务心甘情愿,找每一位学生谈话,使他坚定信心,树立自信,迎接挑战;利用星期日与家长座谈,不是为了当先进,不是做给别人看,只因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对学生实行民主管理,以“严”字当头,“爱”为核心,“信”为基础,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变“让他做”为“他要做”。
当班主任确实很累,尤其是做高三的班主任,然而劳累之后,也有欣慰——每送走一届毕业生:
那是难言的苦涩,苦涩后又是经久的回味;
那是揪心的焦灼,焦灼后是会心的微笑;
那是苦苦的冥思,冥思后又顿觉心灵的放松;
——这是一个紧张与放松、无奈与超脱循环的心理历程。
学会做导演
做好班主任的基础是先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个讲课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不大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是导演,不是演员;有时的表演,也不过是一种示范,一种导向,一种“引而不发”的“说戏”方式,其目的仍是“导”学生如何去“演”。
“导”什么呢?广而言之,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包括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劳动,如何审美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做人和如何治学。
“导演”原本是表演艺术创造工作中的一种职务,它和班主任工作有若干相通之处。
导演的职责是根据剧本进行艺术构思,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教学大纲对班级建设进行整体构想;导演要拟定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班主任要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导演要组织指导排练和拍摄,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堂班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认真实施;导演要协调各种艺术因素的组合关系,班主任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关系;导演要经过演员和有关人员的创作实践,把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而统一的舞台、银幕、屏幕形象,从而达到预定的演出目的,班主任要通过全体师生教与学的实践,完成学生的形象塑造,从而由一个“舞台”转向另一个人生的大“舞台”。
我发现语文老师做班主任,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常常可以借助于教材,把做人和治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起“导演”也就方便得多。
比如指导学生写作,就不能不提及鲁迅先生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十二字方针”。鲁迅先生说的是为文之道,然而又何尝不是做人之道呢?
比如关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孔子早有论述,“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关于如何处理好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人子弟者,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诗》《书》等著作。先学做人,“学文”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比如学习陶渊明的诗,就不能不涉及到“归真返朴”的问题。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讲,就是他“质朴中有深味,散缓中见精巧”的独特风格,从做人的角度讲,就是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要有人的本性,这就是“真”。同时,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荣华富贵,要活得自由而潇洒。这固然是我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然而其中的一些观点不也值得今天的青年学子们去继承去发扬吗?
导演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说戏”,把戏说透才能使演员进入角色,融入生活,从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老师的主要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班主任是人生大舞台上的导演,也要“说戏”,让学生在学习中进入角色,进入状态,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完成自我形象的塑造。
当“导演”有当导演的烦恼,当“演员”的学生又何尝没有烦恼呢?重要的是“导演”要和“演员”一起共同克服诸多烦恼,把一台台活“剧”演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
科学做设计
班主任要做好公仆,当好导演,然而又不能陷入日常琐碎的事务之中,就需要有整体的规划和构想,做好设计师的工作。
班主任,首先要从宏观上设计整个班级在组织、知识、心理等方面的结构框架,使班级处于稳定、和谐、向上的状态之中。其次,要在微观上设计每一颗幼小心灵的塑造工艺,绘制出每一个形象的完美蓝图,使每一个学生在人生轨道上循序渐进,健康成长。同时,还要为学生设计出实现美好理想的阶梯,促使学生完成对其形象的塑造和未来的构建。
任何设计都有目的和要求,有预先制定的方案,班主任的设计工作自然也不例外。我们每学期制定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其实就是一份粗线条的设计方案。当然,仅靠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各类设计。
(一)总体设计
每个班主任在接班之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摸透学生基础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班级结构建设的构想。我的班级结构的基本框架为“一个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教育和纪律卫生)”。班级结构的内涵是:1、组织结构;2、知识结构;3、心理结构;4、班主任位置与角色。
(二)目标设计
1.常规目标设计。高中学生应具备四种“力”:一是自信力,这是取得成功、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二是自制力,即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获得成功、走向胜利的纪律保证;三是自学能力,这是求得生存的前提、获得知识的保证;四是自悟力,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学习过程中闪烁出的智慧的火花。
2.层次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会经过三个层次:一是进入角色——时时不忘自己的学生身份,事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二是进入境界——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思路,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三是进入状态——一种静谧、忘我、专心致志的状态,这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最高层次。
3.问卷调查。高一、高二、高三学年分别设计不同的调查项目,包括基础情况、目前状态、预定目标等,使每个学生时刻想到自己现在的位置和今后的目标,从而产生激励效应。
(三)单项设计
参加或组织每一次大型活动都要有一个设计,它的实施和总结评价,对学生都是一次教育,一场训练,一种升华,诸如学校运动会、校园艺术节、主题班会等。
班会的设计尤其重要,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不是政治课,不是专题讲座,更不是班主任“训词”的集大成,而是一道多彩而美丽的风景线,它是智慧和自信的体现,是青春的、诗意的情感的流动!
(四)总结性设计
这种设计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经过了一段学习、工作实践之后,找出几条带有共性、规律的东西,要求学生或发扬或摒弃。
例如:经过高二学年的周记批阅,高三上学期,我对学生提出了“要处理好七大关系”的要求。
1.平时练习和考试的关系——把平时的练习当考试,把真正的考试当练习,以促进自己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强和心理的健康。
2.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是“举一”,课外是“反三”,要搞好课外的“反三”,必须保证“举一”的质量。自学要在接受老师的指导之后进行,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
3.素质与能力的关系——素质就是素养,非一日所成;素质包括能力,而心理素质又是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一个前提。
4.成绩的上升与下滑的关系——有时的下滑,恰恰是上升前的准备和预兆;有时的上升,又为以后的下降做了铺垫——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自己。
5.偶然与必然的关系——考试成绩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是必然中的偶然。必然孕育了偶然,偶然揭示了必然。
6.耕耘与收获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其结果是: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一个农民决不计算锄草一次能增产多少粮食。
7.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不仅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结果往往只证明“是什么”,过程可以证明“怎么样”。
学期结束后,我又提出在高三下学期坚持开展“四个一”活动,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赞同。这“四个一”是:保持那一种感觉——成功的愉悦、对班级的热爱和对老师的爱戴;记住那一次感动——父母亲为你付出甚多,要牢记最使你难忘的那一次感动;保持那一份静谧——班级的安静、心理上的和谐;尽快找到并缩短自己和优秀学生之间的那一段差距——学习上、思想上、习惯上、行为上的差距。
(五)自我设计
当班主任很充实,很有意思,但又很“不好玩”。做班主任,需要有“无为”的境界和安详的状态——班主任也需要“自我设计”。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事,要力戒焦虑和急躁,力戒违背客观实际,力戒形式主义。“无为”就是把有限的时间节省下来——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为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信心,一种风格。
安详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对于班主任尤其重要,它是内在修养和为人师表的合一。
《论语·述而》记载,“子温而厉,威庄不猛,恭而安。”孔子温和而严肃,有威仪而不凶猛,庄敬而安详。这应该是孔子的“师道尊严”吧。这种“安详”值得称道。只有安详,才能静心观察;只有静心观察,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只有准确判断,才能付诸行动——暴发热烈而镇定的情绪,开展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这种境界,虽不能一时而至,却应是每个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