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用人格魅力打造德育

作者:周东华




  注重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呼唤有个性的教师,期盼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才华出众、教法精湛的教师,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使师生之间达到知、情、意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才情和艺术魅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向往和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沈元教授知识渊博,又诲人不倦。在数学课上,他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他给我们讲了一道著名的数学难题,正是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他讲授数学课中渊博的知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陈景润的求学道路,说明了教师的才学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也正是沈元教授的欣慰之处:渊博的知识随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
  同时,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高昂的理想信念、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强烈的进取心,本身也是对学生好学进取、发奋开拓的无声召唤。当学生仅仅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而学习,其动力来自于外部时,比较被动;而当学生感受到教师严谨治学的人格魅力后,就会激发良好的内在学习动机。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灵魂深处所产生的无形的震撼和感化,比语言更富有力量,极大地激励学生勤学乐学,不断地促进自己学业的发展。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诗一样的语言,火一样的热情,是人们送给教师的颂歌。教师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美国有关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参与实验儿童划分为四组,然后每组分别派一名实验员与他们相处。当双方建立起良好关系并取得儿童信任后,实验员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向各组儿童谈关于为孤儿院捐款的问题。第一组实验员在向儿童宣传募捐意义的同时,自己也慷慨解囊;第二组则宣传,把钱留给自己的好处;第三组实验员大力宣传捐款的意义,可在行动上表现吝啬;第四组则宣传贪婪,并劝儿童不要捐款,但实验员自己却慷慨解囊。实验结果为:第一组儿童全部捐款;第二组无一捐款;第三组在实验员喋喋不休的教育下,多数未捐;第四组同等三组相反,绝大多数捐了款。
  这一有趣的实验充分证明了教师良好道德行为的教育力量。单纯地从外部制约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可能使学生这个道德主体主动地自我审视和自我反省,更不会自觉地用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并作自我调节和约束,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具有优化作用
  
  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个影响源。伴随着师生的课堂内外交往增多,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在“校园情感场”这个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灵和谐共振也会得到强化。在情感依赖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面前,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纯洁之爱,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形成对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
  
  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强化作用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它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学生心田,迟早会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绽放出灿烂和美好。许许多多的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在一方讲台上送走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当这些初涉世的生命张开清醒的眼睛审视周围世界时,他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师者的坚强与刚毅,于是自觉地把这种对教师人格的心灵体验内化为自己探求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摧折的意志,从而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进程中表现出为实现奋斗目标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毅力。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