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漫话萝卜

作者:堂 珂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上了市,药房关了门”、“十月萝卜小人参”,自古以来关于萝卜的药用美誉屡屡见于史书典籍和坊间俗语。
  南朝梁陶弘景在他的《名医别录》记载:莱菔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消积导滞,镇咳化痰,宽中下气,清热止血,治食积饱胀、胸膈满闷、痰嗽失音、肺燥咳血等病;《别录》也载莱菔“主利五脏,益气”。这里的“莱菔”即萝卜。再往前寻,《诗经》里能找到它的倩影,那时它的名字叫“菲”。《诗经·谷风》有“采葑采菲”之句,据专家考证,这“菲”即“莱菔”。
  中医视萝卜为药笼中佳品。李时珍云:“生食生气,熟食降气。”若饮食过度,引起腹部胀闷,或食物泛酸,生吃几片萝卜即好转。教学、唱歌、抽烟者,不妨用生萝卜润喉清咽。秋冬天寒气燥,口干舌苦,昏闷烦燥,此刻吃几块生萝卜,顿感神清气爽,萎靡困顿顷刻间烟消云散。若治肺痨吐血或劳瘦咳嗽,可将萝卜、羊肉或鲫鱼同煮,频食,效果显著。民国年间名医张锡纯用槐树枝穿萝卜,秋分时挂在树上,日后取下切片,煮烂食之,治慢性咳嗽很是见效。倘属久咳干咳、咽痒喉燥、体弱消瘦,尤为适宜。萝卜煮水还可解酒毒。三国时曹操以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名医华佗端出一碗“沉瀣浆”给他喝了,片刻竟醒酒。刘备问他用的是何良药?华佗笑答:“一斤萝卜半岔汤。”
  萝卜叶也可入药。《滇南本草》记萝卜叶可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噎膈打呃、呕吐酸水、妇人乳肿。《中国药物学》称萝卜叶能治喉痛、痢疾,鲜者煎服有发汗、解热之效。但要注意一点,治痢疾时需用经霜露萝卜。其法:冬至日取干净的萝卜叶,用绳串缚悬挂屋檐下,任凭霜雪飘打,待立春前一天收入,贮甏内保存。若遇痢疾或急性肠炎患者,取15克加水煎服,疗效良好。凡夏日饮之,则秋不患痢,小儿饮之尤佳。
  想不到这貌不惊人、遍地开花的萝卜竟然是个宝贝疙瘩!
  萝卜不只可以入药,其味道也蛮爽口。元朝许有香赞道:“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萝卜有很多种,什么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红萝卜、水萝卜,什么长萝卜、圆萝卜、扁萝卜等等,而味道最好的,莫过于闻名遐迩的潍县萝卜和天津卫萝卜。“昆仑灵芝长白参,不如潍县萝卜根。”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把当地的萝卜作为贡品献给朝廷,潍县萝卜从此榜上有名,名闻遐迩。坊间自古就有“粗皮萝卜细皮梨”之说,潍县和天津的萝卜都属青萝卜,皮粗,肉细,外表青翠欲滴,内肉细润如玉,咬一口,脆,甜,爽。据说萝卜好吃不好吃,关键取决于土壤的成分和所施肥料。土以靠近河滩的沙土为好,肥料则是大粪最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潍县萝卜都好吃,据说当年作为贡品送进皇宫一炮打响的,只有靠近河滩的那一片地。其它的,后来的,则是假冒伪劣了。
  吃萝卜也有学问。一老农介绍说,萝卜重量在八两到一斤二两之间最好吃,而且生吃更有营养。有句俗话说,“吃着萝卜喝茶,气得大夫满街乱爬”,这和文章开篇引用的史料不谋而合。关于萝卜的吃法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做泡菜;二是牛肉炖萝卜,最和味,最有营养;三是萝卜切成丝,开水焯一下,油葱姜辣椒花椒炼锅,葱姜发黄时下锅翻炒至熟,出锅即可食用。
  萝卜浑身都是宝,郑老也把它举荐进了皇宫,可为什么御膳房记载不多?皇亲贵族也没有把它作为主菜呢?盖因萝卜有一缺点——下气消谷,吃了萝卜常常放屁。宫中规矩不但多,而且甚严,出“虚恭”是要受严厉责罚的。
  关于萝卜,有段记载特别有意思,“忠定张尚书曾令鄂州崇阳县。……民有入市买菜者,公召谕之曰:‘邑居之民,无地种植,且有他业,买菜可也。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遂笞而遣之。”(沈括《补梦溪笔谈》)说的是北宋嘉祐年间,一乡民进城买了几个萝卜,被县令张咏发现了,让衙役抓进衙门,暴打了一顿。原因是城里人买菜属正常,因为他们没有地种,而你这个乡下人不种菜,白白浪费钱,属不务正业,该打。此后当地老百姓每家都开菜园子,种的多是萝卜——好侍弄,易储存。谁敢不种菜呀,不种没菜吃,进城买要冒打屁股的风险。老百姓遂给萝卜起一新名词,叫“张县令菜”。张咏沾了萝卜的光而“名垂史册”,也算是幸事一件,想必当初他是万万想不到的。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