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不因爱而伤害

作者:殷 静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高三学生又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备考之旅,很多老师和家长也开始经受不亚于考生本人的担心和煎熬。作为老师,眼看着学生在备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上课走神、精力不济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时,不能不心生焦虑;作为家长,每天心里想的都是孩子的学业,但对孩子的分数不满意,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又不十分了解时,更是焦躁不安。
  唠叨肯定是没有用的,连过多的关心都会遭来强烈的反感。大家都知道:此时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就像一枚随时可能引燃的炸弹。但是,哪一位老师和家长此刻又能悠然旁观呢?
  那么,准备帮助孩子以前,我们一起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自己需要还是孩子需要
  
  考场上的常胜将军是不存在的,所以,希望老师能够在每次考试后热情洋溢地表扬全体学生也不太可能。在高三年级必经的各种模拟考试结束后,评讲试卷、表扬进步学生、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作一番评价是情理之中的。当然,好的教师也会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主要的被评者。
  无论是正面情绪的流露还是负面情绪的宣泄,这样的讲话对教师是绝对痛快的。拿到考试成绩后的学生比任何时候都像一个虔诚的听众,他们乖乖地听讲,虚心地认同。在一场精彩的演讲后,老师在学生的认同和自责中找到了成就感,负面情绪得到了化解。有的教师甚至把考得不好的原因一项项归于自己的学生,并坚信这就是问题所在。
  接下来,教师主讲的高三年级家长会又将家长对孩子的焦虑和愤怒推向高潮。即便是考得好的学生,老师也常常会在赞许之后告诉家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考不是跟自己学校的学生比,而是与未知高手较量。”该说的都说了,会后,教师心里顿时又轻松了许多。
  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动粗、动怒的现象越来越少。可是,家长们压抑的情绪还是在与孩子看似和风细雨的交流中流露出来。例如:营造好的生活环境、做上几顿美食并不断告诉自己:该做的我都做了,孩子如果不争气也没有办法。又如:跟孩子聊天,平等地交流思想,不责怪孩子的失败等,等孩子感动到一定程度时就推荐孩子周末参加补习班。这时,孩子哪怕连完成老师作业的时间都不够,还是要答应父母的建议。
  其实,老师和家长的这种说教或者交流无一例外是想告诉孩子:“我们已经做到最好,失败了都是你的缘故。”“你为什么不如别人呢?我对你真的好失望。”“你不仅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对我们负责,我们为你付出了太多。”“你再这样下去,将来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这对孩子是十分残酷的。
  当这些声音和孩子在学习上碰见的具体困难相遇的时候,他们唯一的结论就是,“我不行。”“我不可以。”他们不再相信自己的时候,就失去自爱和自尊的勇气,选择放弃学业,与网络、香烟甚至毒品、暴力为伍就不再是奇怪的事情了。当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这样的极端。
  我不是否认老师和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学业进行指导,也完全相信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但是,当我们想干预另外一个独立的生命时,不能任凭自己的情绪流淌而不加以理性的控制。我们必须反思我们所做的一切是自己需要的还是孩子需要的。如果仅仅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我建议把我们的学生和孩子放在事件之外,找其他成年人和其他方式化解我们为人老师、为人父母的压力和担忧。如果的确是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需要干预,我们必须接着探讨方式的问题。
  
  二、和孩子谈论学习问题的几个原则
  
  1.明确谈话目的,并就谈话主题的必要性与孩子简单交流
  老师和家长都不应该利用自己的身份随时随地强迫孩子听自己的唠叨和抱怨。当你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应该明确这次谈话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而不是翻旧账或者将谈话的主题滑到哪里算哪里。例如:你想告诉孩子要自信,就不能在谈话的过程中被孩子激怒而说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就不要在谈话中攻击孩子的穿着打扮等个人习惯。另外,谈话前应该和孩子简短交流,确认对方确实也有这方面的困惑和需求,如果孩子连谈话的主题都不感兴趣,继续谈下去有什么结果呢?
  2.给孩子抱怨的机会,在倾听中洞察孩子的需要
  和孩子谈论学习问题,不是老师和家长谈,孩子只管听。应该把说话甚至抱怨的机会留给孩子,倾听他们的意见。孩子在谈话中流露出极端的情绪和发表“怪诞”的理论时,是洞察孩子内心世界的极好机会,不要打断他,不要和他抢着说,应该支持他继续说下去,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并给予必要的回应。必须认识到:这是属于孩子的宣泄时间,这是孩子与你之间敞开心灵的交谈,这是无比珍贵的机会,必须让孩子感觉到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是被允许的。
  例如:如果孩子抱怨作业太多,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学习效率;如果孩子大哭大闹不想学习了,可以听听他遇到了什么具体的困难;如果孩子总是埋怨某个科目的老师,要观察孩子在这科学习上有没有出现滑坡;如果孩子老是找一些外部的借口而不总结自己的不足,别忘记客观地告诉他你的发现。
  3.矛盾就是突破口
  很多学生明明知道高三年级时间紧、任务重,回到家却总是打开电脑或电视,如果父母生气地关掉,下一次他就会想办法呆在网吧不回家。专家建议:适当的放松是必要的。可是孩子们的行为是放松还是放纵,是减压还是逃避呢?
  类似的矛盾有很多,这些矛盾是师生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展开平等交流的突破口。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绝不是简单压制,或简单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电脑游戏,很多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去网吧就同意孩子在家上网,又疏于管理,时间就这样浪费掉。
  其实,电脑游戏根本无法起到调节和放松的作用。孩子只是为了逃避无法提高学习成绩的痛苦,找理由躲起来。回到学校后,他会因为更多的自责和空虚寻找更加刺激的麻醉方式。因此,和孩子交流这个问题时,主要问题不是电脑游戏,而是如何面对现实。
  可以告诉孩子,放松和逃避很容易区分:首先,放松的活动应该有恰当的时限,否则,浪费时间会令你更加紧张和不安。其次,放松应该带来较高的学习效率。最后,放松应该有真正的好心情,如果只是玩的时候开心,玩过以后情绪更低落就是在逃避现实,麻醉自己。当然,要让孩子明白,看穿他的心思并不是要让他难堪,而是你愿意和他一起接受现在的他,接受不好的学习状态,接受落后的位置,并把这看作一个令人满意的起点。
  4.放弃一切特权,允许孩子占上风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和孩子交流时,总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孩子找到一些我们无法应对的理由挡住我们的谈话进程时,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喜欢撕开平等的面具,拿出权威的本来面目。高三的孩子已经接近成年,也是很有主张的年龄,如果他们总结出每次谈话都是他们吃亏的规律后,他们就会十分策略地逃避交谈。如:以作业多、身体不适等为理由拒绝交流;或立刻就范,肯定成年人的言论,不断点头,但内心抵触。所以,我认为老师和家长也应该适当认输,不能说服对方就被对方说服一次又何妨?至少,对提高孩子的信心有好处,也为下一次的平等对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不要随便煽情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喜欢将自己的其他情绪带到具体问题的讨论中。例如:老师们喜欢说自己放弃了休息、放弃了孩子、放弃了本来应该医治的病情等;家长们喜欢说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纠纷等。一个个感人的事例原本是希望“浪子回头”,但无形中给孩子的是压力和自责。
  都说高考不是拥有成功人生的唯一途径,但是,我们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品尝失败、感到无助,留下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作为师长,我们应该把孩子的高三生活作为自己与他们共同成长的旅程,愿意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正确处理对孩子的爱,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利,在控制和排遣自己的情绪上做孩子的表率,不要让压力和焦虑挤走我们的智慧,不再因为爱而伤害。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