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厌学心理矫治个案

作者:鞠铁民




  01级女生晓惠,由于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父亲忙于工作,根本就顾不上孩子,只有放任自流,晓惠成绩下滑得厉害,尤其是数学。这年本校学生必须参加全市语、数两科统考,若不合格,就拿不到毕业证。在这巨大的压力面前,临近结业考试,晓惠突然失踪,找回家后,不论父亲和亲戚怎么劝导,晓惠只是哭,不说话,也不作任何回应。
  晓惠已经形成了典型的厌学心理,成因有:
  1.生活在离异家庭,残缺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行为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缺少关爱与教育,致使孩子放任自己,没有人生的追求。
  3.学业的恶化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孩子行为变异,进而弃学,失踪,逃避现实的学习生活。
  4.自暴自弃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宁可在外流荡,也不读书。
  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如果在工作的细节中,多一点肯定、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疏导,相信故事会有另外的解答。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深夜12点接到求援电话后,班主任立即赶到晓惠家中。两个多小时的谈心之后,效果仍不佳。情急中班主任想到晓惠平时在学校人缘很好,如果能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劝导,效果应该会有变化。于是,班主任抓住这一线希望,苦口婆心地开导,晓惠终于答应第二天到校后再说。
  走进办公室,眼前是一群好友,她们用无限期待的目光迎接着晓惠的到来。看得出,晓惠在惊讶的同时,逃学的念头也不再那么坚决。
  
  二、开展心理“减压”治疗
  
  1.分析现状
  晓惠选择逃避的根本原因是学习上难以过关。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心理上帮她减压;从做人上教她应有的责任;从困难中帮她树立信心;从朋辈的身上让她看到榜样。告诉她:“你的出走,让很多人都为你伤心。他们都在关心和关注你,盼你早日归队……这些难道你就不心动和感动吗?不就是数学问题吗?大家都答应帮你,共渡难关。给大家一次爱的机会,好吗?”
  两天的心理教育,晓惠终于答应上学了。
  2.制定“过关”方案
  学业不良对学生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使学生站起来,首先要让她从学习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引导她树立自信心。
  校内:班主任先在班上组织一个学习小组,采取“二帮一”“同步学”的形式。要求晓惠在小组的帮助下,先“抄”作业,在“抄”中学习,慢慢消除她的恐惧心理。然后,做作业。别人做题,给她讲题,在讲解中帮她找到信心。最后,采用“同步学”。别人做什么,晓惠也完成多少。要求做到当日事,当日毕。慢慢地加多、加深、加宽,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激起她的学习兴趣。经过短时间的加班加点,效果很明显。
  校外:班主任找到一位班干部也是晓惠的好朋友晓丽,将晓惠的情况作了说明:“作为朋友,就应该在她有困难的时候,帮她一把,她将会终身难忘。”
  然后请来晓丽的母亲,说明情况后,这位母亲非常体谅老师的心情,也很了解班主任平时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再三考虑后,答应了班主任多多关心晓惠的请求。这位母亲的举动不仅感动了学生、家长,更深深感动着晓惠。
  最后找来晓惠的父亲,经他同意后,晓惠在考前两个月每天随晓丽一起到校,回家。就这样坚持,鼓励,不断反复,晓惠终于考试合格,顺利拿到了毕业证。
  家长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同龄伙伴的帮助,形成人人关心晓惠成长进步的网络。
  学习上有人帮助,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有人激励,心理上有人疏导。这些方法与措施,改变了晓惠的人生。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各科成绩考试合格,顺利拿到毕业证,而且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五年后,成为一重点企业的骨干,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