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用心理效应巧治学生乱起外号

作者:王秋云




  曾有一段时间,班里学生起外号成风。刚开始有几个女孩子满脸不高兴地向我反映说:“老师,他们叫我的外号可难听了!”后来,又有任课教师反映说:“你班的学生竟然给老师起外号,有时公开称呼,搞得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却哈哈大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真是太不礼貌了。”
  学生给别人起外号,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带有恶意的。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学生应不应该给老师起外号,而是师生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如果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融洽的,那么可能出现学生和老师之间互用昵称的情况,这简直就是生活的享受。如果师生的关系是恶劣的,那么也可能出现学生给老师起外号的情况,而且,这外号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含义。如果我们只要求学生不给老师起外号,而不去考虑师生关系的根本性问题,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师和学生都不会愉快。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我必须想办法管一管。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给别人起外号是建立在一定兴趣之上的动机行为,刺激的大小、强弱是影响动机的最重要因素。于是,我就根据这个原理,采用逆向刺激法来调整学生的行为动机,起到了有效的制止作用。
  第一周,我在班会上肯定了学生一些善意的做法,我说:“有些同学给别人起的外号不错,很好听,老师也很喜欢。从今天开始,用一周的时间,所有喜欢起外号的同学也给我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其他同学也可以参与,老师对名字起得好的同学,下周一进行奖励,奖品是每人一个软皮本,并且老师签上自己的名字。”学生兴趣非常高,每个人都给我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
  第二周,我遵守诺言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件奖品,接着我又布置了一项任务,我说:“同学们给我起的名字非常好听,我很喜欢。其他老师也想让你们给起个好听的外号。要不这样,你们每人给所有的任课教师分别起十个好听的名字让他们选择,但是这次没有奖品,我相信同学们会做得很好的。”没有奖励,刺激显然是减弱了,但学生觉得给别人起外号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奖励,这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况且又是给任课教师起外号,只要老师喜欢就已经很好了,所以,全班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任务,名字应该说都非常棒。
  第三周,我在班会上说:“同学们给任课教师起的名字应该说还可以,但不是很让人满意。这样,我要求每人再给所有的任课教师分别起五十个好听的名字供他们选择,下周一前必须完成任务,否则罚擦黑板一周。”在这种压力下,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任务,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抱怨辛苦,起个名字真难,又要起那么多。正向刺激减弱到零点以后,转向了逆向刺激,任务加重了,不但没有奖励,弄不好还要接受处罚。显然,学生给别人起外号的兴趣尽失,感到是一种负担。
  第四周,我说:“你们给老师起的名字他们还是不满意,觉得还不如上一次好,你们是不是再努力一次。”这时,全班学生几乎异口同声:“老师,求您了,千万别再要我们给别人起名字了!”我的目的终于达到了,我接着又说:“在没有征得别人同意的情况下给别人起外号,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学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有的还向我写了一份保证书,并诚恳地向伤害过的同学、老师道歉。
  以后,再也没有学生乱起外号,班级学风越来越好,师生情谊越来越深,我也感受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悦。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