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父母应是一株木棉树
作者:张 娟
中午,我忽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口气非常焦急:“张老师,我们家晓琪最近怎么退步了?她是不是不认真?怎么语文一下子差成这样了呢?这可真把我给急死了!……”
晓琪?我的脑中马上浮现出了一位乖巧文静的女孩形象:浅浅的笑,温和少语,眼睛里透着灵动之气。晓琪可以说是我们班上的语文尖子,平时学习认真,作文也写得好,文笔流畅,构思巧妙,字里行间都透着韵味,语文成绩一直在班里数一数二。“不会呀,她一直很好呀!”我马上说。
“那她这次测验怎么只考了75分呢?”
哦,原来是这次的小测验。我笑着说:“晓琪妈,别着急!晓琪一直都很认真,成绩也很稳定,这次可能只是失误。对于好学生来讲,一次小小的失误也许会比一直都是优秀来得更有意义!因为,长期的优秀会让她对这门功课产生麻痹心理,偶尔的一次失误会让她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有利于知识的查漏补缺。况且,我们并不能苛求我们的孩子永远优秀,这样给孩子的压力也太大了!”
晓琪妈也笑了:“张老师,谢谢你的鼓励!我们可能太心急了,可是一到初三,我们做家长的心其实比孩子的更紧张。我就担心我们晓琪退步。她只要稍微有一点点退步,我们就着急得整晚睡不着觉。其实我们也知道晓琪确实比较懂事,一直都很认真。”
“因为她成绩一直还不错,所以我们也从来没让她上过补习班。有时我们也问她,要不要请个家教,或像别的同学那样上上补习班?可她总是懂事地说:‘不用乱花钱,好成绩不是补出来的,我会努力的!’她也确实很努力,每天晚上总是学习到很晚才休息。我总是把照顾好她放在第一位,除了学习,家里什么都不让她操心。”
“只是,对学习我们并不内行,更不懂得如何帮助她。偶尔,她考试失误,我们急得睡不着觉,但又不敢去批评她,怕给她增加压力。事实上,我们做家长的也很脆弱,在孩子的学习上总会觉得无助。”
听了晓琪妈的一番话,我不禁想起了一位朋友。她的孩子今年高三了,在重点高中上学,成绩一直不错。照理说,做父母的应该放心了。事实并非如此。上学期期末考试,孩子的名次一下子由原来的前几名,下滑到了十几名,这下把父母急的,嘴角都燎起了火泡!批评的话是一句也不能说的,妈妈怕孩子伤心,就鼓励他说:“孩子,在学习上,我从来没有为你多花钱,什么补习、家教,你从来也没有参加过。但上大学,这个钱我一定要花。你只管努力学,到时候不管考多少分,上什么大学,钱不是问题!”
没想到儿子很生气,像受了莫大的侮辱一样,把手里正看着的学习资料往地上一摔,梗着脖子、红着脸大声地说:“花钱的大学,我是不上的!”
妈妈不知所措,默默地把地上的书给孩子拣起来放好,从儿子房间退出来。心中烦恼无人诉说,只得躲在被窝里独自流泪,像晓琪妈一样,抱怨自己无能,无法为孩子分担忧愁!
从此以后,只要孩子在家,妈妈就不敢大声讲话,走路也是轻手轻脚的,就怕影响孩子学习。还怕自己的担忧被孩子看出来,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极力装作分数好坏无所谓,而事实上,心里紧张难受得快要崩溃了。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一样,都有一颗拳拳爱子之心,只愿孩子一切都好,自己替他们承担一切的苦与痛、悲与愁。而事实上,鸟儿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独自搏击风雨,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独自面对生活。躲在背后为孩子难过,哭泣,这固然是父母的爱心使然,但这绝不是好的父母所为。因为你的伤心、难过,势必会给孩子以心理压力,只有自己放宽了心,坦然面对失败,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才会有信心,才会坦然面对得失。教会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学会征服挫折,这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生活享受并不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教会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学会处事不惊、临危不乱,拥有勇敢、坚强、执著、善良的品格,这才是给孩子最大的法宝。
真正好的父母应该如舒婷笔下的木棉树,和孩子“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不应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应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所以,请父母们放宽自己的心吧,只有你们放宽了心,孩子才会放宽心;只有你们自信了,孩子才会自信;只有你们没有了担忧,孩子才会快乐向前!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短文。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当然对于孩子我们不能那么残忍,但我们也决不能溺爱孩子,或对孩子的要求仅限于学习。事实上,学习仅仅是孩子生活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爱孩子,不是给他所需要的一切,也不是为他撑起一片蓝天,而是培养他努力向上的信心,独当一面的勇气,能和困难拼搏,亦能分享幸福。
所以,父母应是孩子身旁的一株木棉树,作为树的形象和他们站在一起,鼓励和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