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必要的浪费

作者:周升亮




  购买电脑获赠了一台打印机,简简单单的纸盒包装,打开后拿出打印机及配件,还有鼓鼓的一个包。里面是厚厚的一摞说明书,竟有中文、英语和日语三个版本,保修凭证、全国各地的维修店的地址和联系电话,各种小故障(足有100多种)的处理方法……当时就觉得有点浪费,虽然是外国品牌但Made in China,有必要附带三种语言的说明书吗?明明保修还带什么故障处理方法?简直是巨大的浪费,还不如节约一下,集中精力把包装弄得精美一点,毕竟货卖一张皮。
  “十一”假期,超市进行豆浆机促销,于是趁机买了一台,是国内非常出名的一个牌子。拆开精美的包装,附带的赠品还真不少,看样子豆浆机真的如推销人员说的那样十项全能:不仅能磨豆浆,还能磨肉馅、制果汁等等。但是翻了几遍也没找到说明书,随便组合试试?“人为的故障我们不保修”,弄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最后终于找到了,你猜在哪儿?就印在包装盒的四周,这下好了,把包装的盒子转了几圈,才看完节约到了极点、一共不足100字的广告版说明书。
  “节约型社会”流行节约,学校也不例外:“节约型校园”、“节约大行动”、“节约总动员”、“节约四个一”、“节约五个一”……可每碰到“节约”这个词,除了想起打印机和豆浆机,我还会想起一句谚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了节约每一度电,学校各显神通:检查、抽查、调查、核查、排查;通报、扣分、罚钱;改换小功率灯泡,定时开关闸输送电……电的度数是节约了,学生们眼镜的度数却是直线上升!
  为了节约每一滴水,许多学校大幅度减少了校内水龙头的数量,有的学校甚至还取消了办公室外的所有露天水龙头……于是,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还节约了买拖把的费用,节约了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一举数得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为医疗卫生事业多做一点贡献!
  为了节约每一粒粮食,许多学校规定:凡在学校就餐的,必须吃光所买的全部饭菜,否则,价格加倍、通报批评……于是,“宁缺三分,不多一粒”者有之,肚子饱胀者有之,逃到校外小吃摊就餐者有之,饭票是节约了,钞票却花得更多!
  为了节约每一张纸,废纸回收运动轰轰烈烈,废旧课本、作业本一网打尽。为了制造更多的“废纸”,作业本分课堂、课下、家庭和A、B、C、D等类型,一不合格,撕,重做!于是,在“开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看作业的效率,“全纸一片红对号”。
  老师们更是以身作则,实行无纸化办公。有事发邮件,无条件就发短信、打电话,再无条件就派专人下通知。电子备课,网上备课,复制粘贴省时省力还省脑细胞,科技就是生产力,就是节约!
  提到科技,忍不住又要浪费几句:既然科技发展了,那能不能把传统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甚至感光灯?把传统水龙头换成智能感应式水龙头?能不能先让老师们做题再让学生们做精选的典型题目?(不好意思,又拐到应试教育上来了。)同样是无纸化办公,能不能翻出压在仓库里的小黑板用来下通知?能不能把餐厅饭菜套餐化,从营养搭配上考虑,低价位小量化?……这样做,可能是“奢侈”“浪费”一时,可是会节约将来!
  “与其在这里夸夸其谈,浪费时间,不如……”后面具体的话忘了,大意是到校外进行义务劳动等等。这是很久以前在我担任评委之一的一次“学习雷锋”演讲比赛上,一位选手的慷慨陈词。当时我就想,这位选手真有个性,但是他比赛成绩会“节约”很多分数的。果然,决赛时就没了他的身影。但近来听说他现在省城,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为了直抒胸臆,他付出了代价:凭他的实力,夺冠本不成问题,他浪费了那次机会,可这代价是必要的浪费,他没有被磨去棱角,终于成功彰显了自己的个性人生!
  其实,为了节约,我们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进行必要的浪费,是为了更好的节约。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