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品金庸小说人物 谈班级管理理念

作者:梁 岗




  金庸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金庸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折射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也不乏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启示,细细品来,收益颇多。
  
  欧阳克、郭靖——谁是真英雄
  
  论天资,一个绝顶聪明,仪表堂堂;一个资质平庸,看起来傻头傻脑。论出身,一个系出名门,身后还有叔叔欧阳锋撑腰;一个流离他乡,唯一有点武功的父亲英年早逝,只留下孤儿寡母。结果呢?前者不得善终;后者却名满江湖,还抱得佳人归。谁是真的英雄,毫无悬念。这不正向我们阐述着“教书与育人”的教育理念吗?如果心术不正,拥有了高超的技能,反倒有可能成为社会蛀虫,为害四方。学生的品德培养,任重而道远。
  
  江南七怪、洪七公——我们扮演了哪一个
  
  江南七怪和洪七公都是郭靖的师傅,但江南七怪觉得郭靖资质太差,绝难学得上乘武功;而洪七公却把郭靖培养成了一代大侠,看上眼的就是他这股傻乎劲。更值得一提的是,七公的逍遥拳传给了黄蓉,郭靖想学的时候,七公说了句“这个功夫只能黄蓉学,你是学不了的”。一个一根肠子通到底的人,即使学了所谓的逍遥拳,能让拳“逍遥”起来吗?若有学生资质不高,我们无形中是做了“江南七怪”还是“洪七公”呢?
  
  杨过、小龙女——残缺与遗憾的和谐统一
  
  金庸笔下几乎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残缺,是一种遗憾,却是一种真实的美丽。杨过和小龙女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了,他们都遭遇人生的残酷,而金庸又给了他们和谐的融合。也正因为这份和谐,方才成就世上最美丽的童话。
  我们的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就注定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老师不可能完美,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我们都要理智地去面对,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去弥补、去完善,尽可能达到和谐的统一,那才是最美丽的教育之花。所以,我们面对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合理定位,并在教育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通过自己的努力,定能让自己的不足与遗憾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面对个体差异的时候,更要结合教育对象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人际交往、学科发展特点去放大他的闪光点,中和而不是扼杀他的缺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鸠摩智、慕容复——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鸠摩智和慕容复,一个追求“武术”,一个追求“权术”;一个最终懂得放弃,一个始终执著;一个大彻大悟,一个终食苦果。所以,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在部分学生短期内无法理解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大胆放弃,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阅历才能内化,用节约出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再回头看原来的问题,说不定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然,这样的放弃只是暂时放弃,是为了厚积薄发的放弃,是一种必要的迂回战术,是一种具备远见卓识的艺术。这样的放弃更需要的是一种勇气,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对教师而言,当我们面面俱到地备课时,当我们在讲台上生怕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没有讲透时,我们有没有因为对学生长远发展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的远见,鼓起勇气暂时放弃一些难点,并计划何时蓦然回首呢?
  
  张无忌——学武功总是来得那么快
  
  金庸对张无忌这个角色非常厚爱,厚爱到一旦他遭遇绝境就让他遭遇奇遇,又是赢得佳人又是获得至上武功。最让读者羡慕的还属他那看什么武功就能学会什么武功,甚至学得更出色的本事。要是我们的学生能什么知识看了就明白,听了就懂,还能超越,那样的教育将是怎样的一番乐土。可惜现实总是很残酷的。为什么张无忌有这样的本事呢?仔细品味一下,他是因为内功修为到了相当的火候。
  金庸把内功提到了相当的高度,这其实是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体现。内功修炼好了,外在功夫自然就来了。对教师而言,为了迎接来自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挑战,肯定要先练好“内功”,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个人素养,然后在不断的实践和磨炼中培养“实战经验”,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更多的“招数”。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先练好基本功,基础夯实在了,辅以解题技巧和实战演练,相信班级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张无忌”。
  
  韦小宝——我不是教你“骗”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中的“四不像”作品。倪匡称它为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原因就在于其刻画的主角韦小宝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不会武功,却能逐鹿中原,成为武林中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出身寒微,却能问鼎天下,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韦小宝的传奇经历使他备受关注,也带来许多的不齿。究其原因,是一个“骗”字了得。可以说整部小说最经典、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就是韦小宝每逢大难都会因为其绝顶的“骗”术换得峰回路转,扭转乾坤,不得不让人在骂他的脸皮比城墙厚的同时,感叹他的“骗功”了得。其实,仔细品味他的“骗”,却不难发现他将小聪明和大智慧融于一炉,智商和情商之高无人能出其右。在康熙面前,他摆小聪明,故意让主子识得自己的破绽,满足一下皇帝的优越感;在下属面前,他用大智慧,时时注意与别人打成一片,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教师的神秘感已经被打破,如果还用教师至上的观点教育学生,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既是服务对象又是教育对象的学生时,不妨学学“韦爷”的小聪明和大智慧,偶尔让学生识破我们的“伎俩”,让他们认识到原来老师也就那么几招,再因势利导,让他们觉得其实问题也就那么简单。这样既树立了学生的信心,也主动打破了教师的神秘,为搭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奠定了基础。至于怎么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验丰富的老师多的是,也就不用我在这里卖弄。
  由上,我们得出结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现代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贯穿于科学文化教育的始终(培养郭靖,不培养欧阳克)。其次,既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整体定位,又要根据个体学生发展差异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做洪七公,不做江南七怪)。在必要的条件下,要有“放弃”的智慧,但切忌失去长远规划(学鸠摩智,不学慕容复)。最后,要指导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让学生夯实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张无忌)。有的时候还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搭建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灵活处理教育环节中的突发事件(学做韦小宝)。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