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虚虚实实,均为我用

作者:陈永海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的概念,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虚则无所谓实,没有实也就无所谓虚。在文学上虚虚实实运用得当会使文章增彩,同样,如果将虚实恰当地运用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它也可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添色。
  
  虚抓卫生,实促班风
  
  接手一个新班级后,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会苦思冥想、倾尽心力,以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来鞭策约束学生,使他们能尽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
  当他第一次走进教室时,没有像很多班主任一样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而是一声不吭地先绕教室巡视一圈,然后迅速走上讲台,开始对自己巡视的结果进行不点名通报——“哪儿哪儿地上有果皮”“哪儿哪儿地上有纸屑”……这时,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接着这位班主任又告诉学生,他每天都将随时进教室检查卫生,一旦发现谁的座位周围有垃圾,就将通报并给予批评,达到相应次数还将给予适当惩罚。这位班主任说到做到,如是几周,班上再也没有人乱丢乱扔了,基本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班风因之迅速形成,他所带的班级也先于其他班级步入正轨,班级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学校前列。
  从表面看,这位班主任是在狠抓班级卫生,其实作用远大于斯。狠抓卫生那只是“虚”,其真实意图在于形成良好班风这一“实”。通过这一“虚”,学生自然会变得谨言慎行,因为连卫生都如此重视的班主任,学习怎能也不如此?班风焉能不好?
  
  虚奖罚,实导引
  
  有一位学生,刚进班不久他就博得了师生的青睐与信任:表现优秀,热心班级事务,班集体荣誉感强。于是班主任把他作为典型在班上大加表扬。由于他自身的出色表现再加之班主任的表扬,班上同学很快就凝聚到了他的周围。大家的言行举止都以他为榜样,向他看齐。终于,在榜样的感召和影响下,好风气在班上迅速形成。
  从此可看出,班级好风气的迅速形成与老师对那位学生的器重密切相关。班主任应具备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学生只要在某个方面有了进步的表现,不妨“虚”一点,对其进行适度的夸张、放大甚至升华。这样虽“虚”了个别学生,但它可对学生群体的言行举止起到导引指向的作用,有利于班级正气的树立,有利于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虚偏心,实立威
  
  接手新班级伊始,班主任都会各出妙招尽早树立自己的威信。有的采用铁腕手段,有的则采用怀柔政策。
  有位班主任接手新班级之后,他发现班上有一位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的学生。经咨询医生后得知,患这种病的病人怕强光,视力不好。于是他就巧借安排座位之机,对学生讲了很多团结互助、扶危济弱的做人道理。一番讲话,让学生感受到了他高尚的人格,打心眼里佩服自己的班主任。
  可以说,这位班主任威信的树立源于他的细心。是他的细心让他找到了契机,并最终树立了自己的威信。班主任的照顾,看似“虚”对患病学生一个人,实则因之赢得了全体学生的信赖和好感,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虚“拉拢”问题学生,实消解不良小团体
  
  班级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学生——在班上有号召力、影响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聚在他周围,但其自身却缺乏自我约束力,班主任如果能及时有效“利用”他们,就能迅速捋顺班级秩序,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多好处。我就有过类似经历。
  去年秋季开学时,与往常一样,新生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借军训之机,我对学生进行了仔细观察,结果发现有六七个学生属于比较张狂难以管理的角色。我猜想他们这几人当中,定有人扮演着“首领”的角色,于是我决定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结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了他们的领头人物。我先找他试探性地谈了一次话,在谈话中我透露了试图委重任于他的想法,结果他欣然接受并表示定将不辱使命。最终结果是,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所带的班级便已秩序井然,这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回过头来仔细想想,重用这样的问题学生,看似失策,而事实上,只要对其调教得法,运用得当,他们会释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能量。
  以上所说,还可举一反三,找出更多以虚辅实之例。但内涵只有一条:找到管理班级的关键点后,借助合适的载体,故意模糊管理目的,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受到牵引,走上老师预设的轨道。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