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辨析班级管理的境界,追求学生的发展

作者:李伟胜

与学生成为朋友更便于沟通,但也容易使学生忘却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2)其次,在班干部选拔机制上,不应该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而应通过选举来决定班干部,成绩好并不一定就能当好班干部,班主任应该来取轮换班干部的措施,每个月或每学期选举一次,而不是一干到底、除非犯了严重错误才撤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来管理一下班级事务,更能加强大家的班集体荣誉感,也能使大家了解究竟哪些同学才有真正的能力当好班干部。(3)对一到三年级的班主任来说,我觉得班主任需要和同学加强沟通交流,同学们都畏惧她,所以根本不敢接近她,除了班干部有班级事务要与她商量时,我建议可以采取交换日记的方法。一到三年级时年龄很小,人人很难猜测那时小孩的心理,所以可以通过看他们写的日记来了解他们,并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老师帮他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时,师生的距离也就会进一步缩小。
  这里所描述的情形,在中小学是比较常见的。我们在许多教师的工作经验介绍、许多学生所写的作文或回忆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描述,因此,对上述情形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理解班级管理的五种境界。
  
  1 同一个班级在不同阶段处子不同境界
  在我们看来,这个班级前一阶段 (1~3年级)大致处于第一境界,班级管理以“维持班级秩序”为主要目标;后一阶段(4~6年级)大致处于第四境界,班级管理以让学生“学会自主活动”为主要目标。同一个班级,因为班主任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发展特征,这说明,班主任对于中小学班级有着重要影响,而班主任自身的班级管理思想和思路就是造成这种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
  
  2 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班级管理境界
  就前一阶段的情形来看,让班级形成良好的秩序,可以用到纪律、教师威信等教育资源;就后一种情形来看,让学生学会自主活动,可用的资源就有师生沟通、班级活动,尤其是学生对班级活动策划和实施的积极参与过程。
  这位“准班主任”很辩证地看到,’这个班级之所以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与两位班主任先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该班最后能达到第四层境界,是以早已达到的第一境界为基础。此外,该班达到第四层境界,并不是简单地跳过第二、三境界的状态(即有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有比较强的班级凝聚力),而是在新的班级管理格局中,实现了超越式的发展,从而同时实现了四层境界追求的目标。
  这说明,更高境界的追求,可以包容、超越而不是放弃更基础的追求,因为这种追求拥有丰富的、可以开发利用的班级教育资源,但是,若仅满足于基础的追求,则难以达到更高境界,因为更多的教育资源可能被闲置,甚至根本就没有进入班主任的视野。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以说,班级中并不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发现教育资源的眼光。
  
  3 由五层境界形成的参照系并非绝对的标尺
  文中提出,后一位班主任需要向前一位班主任学习如何强化班级纪律,尽管后一阶段的班级已经达到了第四层境界。这一具体情形说明,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班级管理五层境界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一个具体的现实中的班级与某层境界划等号,由这五层境界组成的参照系,并非绝对的标尺,而只能成为一个相对有效的参照系统。至于如何运用这个参照系,就取决于运用者自己用心观察、辨析、感悟。
  
  因此,我们不赞成用图②所示的方式来让现实中的班级“一一对应”、“对号入座”,而主张采用图③所示的方式来对具体班级进行具体分析。
  在“一一对应”的处理方式中,我们可能会以为某班各方面都属于某一层境界,而不存在其他境界的情形,而在“具体分析”的处理方式中,一个具体的班级很可能主要方面属于某一境界,但在其他方面有可能属于其他境界。
  
  4 更高的境界,值得追求
  文中也指出,这个班级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假设班主任和学生还能有更好的班级管理思想和思路,这个班级可以达到更高境界的发展状态。例如,轮换班干部,“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来管理一下班级事务,也更能加强大家的班级集体荣誉感,也能使大家了解究竟哪些同学才有真正的能力当好班干部”。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看到更高境界的情形,并且用心追求更高境界的目标,还有许多教育资源可以被发现、被利用。——这正是我们希望做到的。因此,我们还需要逐步探索更高境界的目标、更多可用的教育资源。
  
  (栏目编辑 高 亮)

[1]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