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选错班长时

作者:秦春玲




  我所带的班是一个团结和睦的班集体,有一套完善的班规和操行评分制度,有一个团结的班委会保证着各项秩序的正常进行。可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指定谁担任这个班的临时班长来协助我进行过渡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
  这是一个高中起始年级的平行班,生源复杂:有本校升上来的学生,也有大重庆的各个区县考进来的外校生,甚至还有几个邻省来的学生,我问遍了本校生源的学生以前的班主任,本校生中有班长经验的学生都进入实验班了,竟没给我们平行班留下一个火种。在无奈的情况下,听负责招生的老师说起一个从县城来的学生档案中有班长经历的记载,所能看到的仅有的一点资料表明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他家偏远,无联络电话,因此在没见过面的情况下,我便将这个名叫王昌和的学生任命为临时班长。
  开学的第一天我和临时班委会的其他成员(我们已提前见了面,布置了开学工作)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这位班长的到来。终于他未了,面对外语学校这个崭新的环境以及一群陌生同学期待和关注的目光,他似乎显得手足无措,以一种惶恐和警惕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别说指望他为我分忧解难了,可能还需要我的特殊关心吧,我的心凉了半截,同时我也感觉到了临时班委会其他成员异样的目光,既然已经任命了,就看看再说吧。
  晚自习时,临时班委会成员向全班同学表态,轮到班长的时候,他用一种通常我只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姿态深深地缓慢地给全班同学鞠了一个躬,用同样缓慢的声音说:“我代表班委会全体成员向全班同学问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夸张的笑声,在这片笑声中,他显得非常的尴尬,也很无辜,他不知道他究竟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我也很尴尬,他什么都没错,只是他生活的环境和底下坐着的这帮孩子相差太远了,我也无法当着他的面批评那帮哄笑的孩子,因为他刚才的语调和姿态我也只是在电视上才看到,同时批评和解释只会引起他更大的尴尬。
  经过这个晚上后,他更加沉默了,班长的职务形同虚设,我感觉到了其他学生质疑的目光,在他们的目光中我读出了怀疑和不信任,开学第四天的时候,有个学生用开玩笑的语气问我:“老师,你怎么任命这样的人当班长,他不会是你什么关系吧?”对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了思想准备,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孩子想问的,我必须面对。于是我很肯定地回答,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我只是根据档案材料确定的。这个学生建议我把王昌和撤了,免得其他不明真相的同学误会我。
  这个学生的建议我不是没想过,这个班集体刚刚组建,一个得力的班长能为我省不少力,而他几乎什么事都没主动干过,更重要的是,以此可以还我一个清白。为了这个班集体能尽快完善,我可是睡觉前都在想班上的事,我不想这么被误会和不信任,可是王昌和怎么办呢?临时班委会的任期还没到,就把他撤了,对他的自信心是个多大的打击啊。他来自农村,又家境贫寒,在这炎热的夏季,别的学生喝的都是瓶装的饮料,可他喝的是凉开水;别的学生在抱怨饭菜不好吃的时候,他还在精打细算一天的饭钱够不够开销,所以他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生怕招人笑话,处处缩手缩脚。我可以想像,他在初中的时候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应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很称职的班干部,否则他的班主任就不会给他那么高的评价了。只是在差别迥异的新环境中,在一群各方面条件都比他优越的同龄人面前,他感到了自卑;又由于这种自卑心理,他惧怕那帮在糖罐里长大的孩子嘲笑他的“土”,又怎么可能放开手脚管他们呢。过一段时间,大家彼此熟悉之后,我相信他会发光的。如果现在任期没到,就撤了他,相信这件事会严重打击他的自信心,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说不定会使他因此对这个学校,对老师,对班上的同学产生敌意,从而影响他的学业,以及心理健康。对这么一个艰苦求学的孩子我不能这么做,我不能自私,我必须帮助他尽快适应这个新环境,使他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早日放出光芒。“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信班上的孩子会慢慢了解我的苦心,了解他们的老师是一个公正而善良的人。
  我分别找副班长和团支书以及男生生活委员谈了话,将王昌和的情况和他们谈了,安排男生生活委员带王昌和熟悉学校的情况,了解和解决他在住校生活中的困难;安排副班长把班上的实际工作承担下来,安排团支书负责杜绝班上同学对他的评论和异样目光。当然,我再三强调,这一切都要做得不显山不露水,不要让他觉得大家是在同情他,我知道,花季的孩子自尊心强,最受不了人家“廉价的同情”。我们的学生干部毕竟是侠肝义胆的,我们的学生也是善良的。很快,当他发言时,班上再也听不到那种夸张的笑声了,偶尔也能看到他脸上难得一见的笑容。
  三周的临时任期很快就到了,在举行正式班委选举时,我采取了自我推荐和同学提名的办法,王昌和主动放弃了竞选班长一职,而被同学选为监察员(是我从公司董事会制度引进的一个职务,负责监督班上干部的管理情况和公正程度)。这个职务很适合他爱观察和铁面无私的性格,一学期不到,他的公正不阿就赢得了同学的尊敬,又因年龄在班上偏大,被同学们称为“和哥”。
  现在的王昌和已经和开学时完全不一样了,对班级的活动他积极参与,出谋划策,为元旦节目制作布景、出板报,并且承担起班上电教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有时外班的电教设备出了点小故障,也慕名来请“和哥”去看一看。看着王昌和在班级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看着班上58个孩子和睦相处,成长着,我为我当时的“英明抉择”而欣慰。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