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望闻问切疗心伤

作者:刘二峰 洪爱荣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以及升学考试压力的日益增大,青少年在生活上往往被过多地照顾和关爱,而在学习上却被施以极大的身心压力,因此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预防和矫正,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
  发现“心伤”并不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找到导致“心伤”的原因所在,以便“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望”行为表现,医治“心伤”
  
  在中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品德形成过程中,必然性总是支配着偶然性,而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反映。因此,班级集体思想面貌的变化或个别学生的思想变化,不管顺向进步还是逆向的落后,预先总会有迹象,而“望”(观察)正是发现这些迹象的最简便的方法,我每次接手新班时,总是特别留意班里的第一次卫生大扫除,因为这是观察学生品行素质的最佳时机。每当宣布大扫除开始后,一些学生总会率先“抢”到劳动工具,并且干得很认真。也有一些学生开始还能认真打扫,但慢慢地就丧失了积极性,还有一些学生在别人去拿工具时就有意拖在后面,然后以没有劳动工具为由,在教室内外四处游逛,间或还要评价一下别人的劳动;或是干脆躲在某些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直至劳动结束。劳动总结时,我先表扬那些踏实肯干者,由衷地称赞他们懂事、能干、集体荣誉感强,同时注意观察其他学生的表情(他们或羞愧或无所谓或不屑)。之后,我又表扬那些起初认真劳动者,真诚地夸奖他们会劳逸结合,只是委婉地指出下次“逸”的时间不能过长,同时注意观察剩余学生的表情(他们或更加羞愧或更为不屑)。最后我再“表扬”那些躲避劳动者,谨慎地选择词语(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并极为赞赏地“表扬”他们的领导才能及处惊不乱,同时注意观察全班学生的表情(大家都很高兴,只是个别学生脸上夹杂着羞愧之情)。以后的卫生大扫除中,班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偷奸耍滑的现象,自此,踏实做人、团结向上的班风渐趋形成。
  由此看来,“望”既简单易行,又能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品德问题,再佐以一定的技巧,定能有效地医治学生浅层次的“心伤”。
  
  “闻”话语心声,医治“心伤”
  
  “言为心声”,学生无意间流露的话语最能反映其真实的心理状况,同时也能暴露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症结所在。因此,课余时间我特别喜欢与学生平等地拉家常,“闻”其真实心声,以期找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妙方。
  王成在很多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是个顽劣难驯、恃强凌弱的学生,因此,大多很讨厌他。在与他多次的家常式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复杂的身世背景,从小他就被父母抛弃,被人收养后,养父母又因他而离异。养父再婚后,新养母对他不管不问,而养父又长期跑车在外,他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从不知家庭温馨为何物。因此,王成特别仇视那些被父母关爱的孩子,从欺凌他人中获得心理平衡。自此,我开始像家长似的关心他——没饭吃的时候带他到我家吃饭,锻炼时不小心碰伤了脸带他去医院缝针包扎,被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纠缠追打时保护他,惹事时像家长一样严厉而耐心地教育他……凡此种种,使他深受感动。从此,他变了,“小霸王”“立地成佛”,变成了一个热心班级事务、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闻”话语可知心声,“闻”心声可寻出问题根源,再施以真诚、真心、真爱,定能有效地治愈学生的“心伤”。
  
  “问”情况缘由,医治“心伤”
  
  中学生阶段,性情变化最显著的当数逆反心理,此时,巧妙而艺术的“问”便成了打开他们心锁的最佳钥匙。
  超杰的母亲常常到学校“告状”,“状告”其子在家不写作业,早晨不按时起床,有时甚至与母亲对打对骂等,找到超杰后,我并未指责他,而是先由衷地称赏其母的责任心、爱心、苦心,然后再反问他为何忍心伤害这样的母亲。他流泪了,开始向母亲认错,并说出了违逆母亲的原因:他讨厌母亲的管教方法,并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要我这样,我偏那样!“问”清了事情缘由,我分别对两人进行了劝说,告诉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也难免有误区,要理解、体谅父母的苦心;孩子的反抗有时也不无道理,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一番话打开了母子间的心结,抚平了因逆反心理造成的亲子隔阂。
  “问”是了解情况缘由的有效途径,而巧妙的“问”不仅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也能助其打开心结。
  
  “切”思想之脉,医治“心伤”
  
  进入青春期后,一些学生下课开始喜欢大声说话,有时甚至尖叫,似乎变“疯”了;上课则目光游离、注意力不集中,似乎变“呆”了。“切脉”之后,我知道,生理及心理的一系列变化使得他们对异性萌发了好感或爱慕之情,因此,下课后希望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上课则想入非非。为了使他们能专心学习,避免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我并未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写了一张纸条: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就会过早地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
  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真实的思想状况,只有“切”中了思想之脉,才能有效地医治学生的“心伤”。
  
  (栏目编辑 孙 利)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