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班主任开展心理班会初探

作者:孙 昊




  心理班会又可称为心理辅导班会或心理主题班会,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班会课。
  
  一、心理班会的特点
  
  1.渗透心理教育理念
  心理班会运用心理教育的理念和理论,在班会课中渗透心理学原理,发挥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运用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心理剧、心理活动体验等心理教育的方法倾听学生心声,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惑。
  2.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心理班会不是计划性的,而是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根据班级现阶段的情况,可以随时变更活动目标。这样心理班会更加贴近班级个体,做到因材施教,更加有利于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促进班级的长足发展。
  
  二、心理班会的主题确立
  
  心理班会设计前,首先要确定班会主题。确定班会主题,要先考虑三个问题:班里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是什么?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选题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1.根据学生的常见问题来选择主题
  ①青春期心理指导——了解自我,学会互相帮助,克服青春期的各种烦恼,如早恋等问题。如开展“走过花季雨季”的主题班会,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
  ②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③情感调控指导——教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情绪氛围,共同对抗压力。
  ④人际适应指导——加强自我认知,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
  ⑤审美心理指导——通过审美心理指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主题班会“健康形象”,指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由此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形象,拓展健康的审美活动。
  ⑥现代生活心理指导——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包括如何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如何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如何面对升学、择业等现实问题。如心理班会“我的未来”等等。
  ⑦特殊问题心理指导——包括班级以及身边突发事件的危机干预等方面的指导。
  2.依据初中三年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来选择辅导主题
  ①初一年级。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初一年级学生实现了小学生到初中生角色的转变,辅导的主题选择“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新生活”,包括新环境的适应,学习方法的衔接,心理上的适应等;还可以针对新生的不同心理有选择地开展辅导:有的同学认为该歇歇脚,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骄傲,有松懈心理;而有的学生,开学后的考试没考好,便对自己产生怀疑,悲观失望。因此,初一年级的主题应重视养成教育,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和谐班风的形成。
  ②初二年级。到了初二年级,适应问题告一段落,很多孩子渐渐在集体中站稳脚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冲劲,这时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初二年级心理班会的主题可以定为“时间管理——学习计划的制定”、“轻松学习——学习策略的训练”等学习心理指导。同时进入青春期,由于性心理的发育,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十分重要,可以选择“青春做伴——如何与异性交往”等主题。
  ③初三年级。针对初三年级学生很快就要面对中考这一事实,将“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克服考试焦虑”作为心理班会的主题,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还可组织以“对未来的憧憬”为主题的讨论团体,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与热情,调节初三年级备战应考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
  
  三、心理班会的实施方法
  
  1.讲授法
  虽然心理班会主要是通过活动形式进行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学生还必须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性内容,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比如心理班会《经受挫折的考验》,就可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挫折,挫折产生的原因以及面对挫折学生较常见的反应方式等心理学知识。
  2.心理情景剧
  由教师根据主题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心理个案改编成心理剧,让学生来分析剧中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对策,也可以由几名学生来演个案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情节和结尾由全体学生来思考。
  我校初二(9)班开展的“品一路风景——自信篇”心理班会让学生表演了军训时没有自信,运动会树立自信,考试时充满自信这一过程,对学生启发很大。心理情景剧要选择贴近本班学生的实际问题的个案。比如有一位同学人际关系非常差,他自己经常做一些别人反感的行为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自己毫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针对他的情况,班主任老师设计了情景短剧,把他的行为表演出来,表演完以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位同学看后大受触动,发觉原来自己的行为这么惹人讨厌,慢慢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
  3.团体心理活动和心理游戏法
  (1)增强班级凝聚力
  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与快乐。如心理活动:解开手链。
  ①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10——12人,让每组成员手拉手围站成一个圆圈,记住自己左右手相握的人。
  ②在节奏感较强的背景音乐中,大家放开手,随意走动,音乐一停,脚步即停,找到原来左右手相握的人分别握住。
  ③小组中所有参与者的手都彼此相握,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手链”。节奏舒展的背景音乐中,主持人要求大家在手不松开的情况下,无论用什么方法,将交错的“手链”还原成一个大圆圈。解“手链”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跨、钻、套、转等,就是不能放开手。
  ④将第二轮中几个圈的成员合并成一个特大的圈,这时也就是全班成员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按第二轮的操作重复进行一次。
  ⑤全班交流,分享感受。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与快乐。在游戏中,学生感受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验团队的信任与责任。
  (2)人际交往
  比如针对我校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对同学缺乏热情,缺乏基本的信任和理解。对这些问题,采用单纯的说教不但不能解决,有时候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时可以设计一个盲人旅行团,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和感受信任与互助在交往中的作用,享受朋友间爱与被爱的幸福。
  ①在背景音乐中,班级学生一半扮演盲人,盲人戴上眼罩原地转3圈,另一半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杖”,由“拐杖”帮助“盲人”完成室外的障碍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
  ②学生分享活动中的体验,教师对学生的感言给予反馈。
  ③在学生分享活动体验后,教师对“盲人”与“拐杖”在活动中的表现及他们的感言做点评。
  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在障碍前的无助、孤独甚至恐惧,内心特别渴望得到扶助。“拐杖”的出现是“盲人”的“救命稻草”。“盲人”只有对“拐杖”信任,才能心底坦然、步履从容。但做好“拐杖”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要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考虑他人的实际需要。通过“盲人”与“拐杖”的角色互换,学生可以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与信任他人中的不足,进一步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欣慰与快乐。
  类似的心理活动还有很多,例如“信任之旅”、“背摔”、“信任跌倒”、“踩报纸”、“叠罗汉”、“大风吹”、“解开千千结”、“回旋沟通”等等。但是老师在活动中要注意,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注重效果。活动前,一定要想一想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活动后一定要有分享,也就是活动后的体验,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千万不要变成班主任长时间地讲道理,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心理班会的模式
  
  心理班会的模式一般为引入——活动——产生体验——对体验进行概括总结和分析——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主题引入的方法和形式:游戏、短剧表演、情境演绎、故事、歌曲等等,只要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问题所在就可以了。比如我校初一(14)班心理班会“我为父母做了什么”,让学生用一件物品、一种动物或一种食品来形容对家庭的感受,并说出理由。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家庭的看法,活跃班会气氛。也可以尝试运用短剧的形式,比如心理班会“品一路风景——自信篇”,学生用心理情景剧的表现形式引入主题,让学生表演军训过程中从没有自信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在情感上触动学生。
  活动后,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仅可以让学生自我报告,还可以通过设计问卷或者做情境替换选择达到获取学生真实感受的目的。
  
  五、心理班会的评价
  
  成功的心理班会活动,能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解脱,使他们备受压抑的心理得以舒展,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善待人生,认识自我,悦纳他人,帮助他们拥有一个成功而快乐的人生。那么什么样的班会才是成功的班会呢?我尝试从班会主题、班会过程、班会效果等方面设计了心理班会评分表。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