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暖春之路

作者:黄辉鹏




  破冰:执着中的艰辛
  1996年,我大学毕业。
  接到调令的那一天,我激动不已。骑着破旧的单车,义无反顾来到山脚下的一所农村中学。报到那天,正逢雷雨,瓢泼的大雨并没有浇灭我心中的热情。
  我工作的学校条件很差,64个学生编成一班,学生挤得讲台几乎要贴着黑板了,解答学生问题时,教师必须侧身挤过讲台才能凑到学生跟前。学校里有个很胖的老师,把这形容为鲁迅笔下的“挤油”。学校缺钱,装不起电风扇,每逢夏天,人口密度极大的班级变成了蒸笼,师生们挥汗如雨,苦不堪言。
  那时教师的待遇极低,一个月仅仅七百多块钱,比我在台湾工厂做普通工的堂弟所得报酬还低。为了一个BP机,我省吃俭用了三个月,才在老父的资助下买到。而老教师的谆谆教导一直言犹在耳:“一身粉笔灰,两袖清风吹,搞教育的就别想讨正式职工做老婆。”最让人心寒的是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一司机,二杀猪,最差的是教师”,“想教书,不如去喂猪”等等。
  那时候上课,连小黑板、录音机、教学挂图都不够,教师必须提前向教务处预订,更别提多媒体了。学生的考试试卷都是老师手工刻印的,纸质不好,清晰度不够,每次练习或考试前,都要花好多时间重新填写。有时候油印工不能及时印刷,只好自己连夜赶工,弄得浑身黑一块白一块。
  周末最常做的事就是家访。学生很多来自贫穷的大帽山山区,几年下来,那里的每座山、每条路都印上了自己的足迹。每次家访,山里那些暗黑的土屋,那些因采石场事故而残疾的家长,那些因近亲结婚而呆滞的双眼,都让出身贫寒的我感到深深的震撼。班里有位学生,母亲早逝,父亲病危弥留之际,希望能见我一面。我永远忘不了那几欲绝望的眼神,“黄老师啊,你是好人。我们都姓黄,是本家,这孩子往后就拜托您了!”我握着他那粗糙的双手,只能哽咽着点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孩子,为山区教育多做点什么!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和同事们的资助下,他终于坚持到完成中专学业,工作后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我们也成为了忘年知己。
  山区经济落后,一学期三到四百块钱的学杂费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部分学生家长尚能咬牙坚持,但是一些家长不重视教育,不少学生,特别是女生开始陆陆续续辍学。老师们只好进行家访,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我的班里有个女生辍学,为了动员她返校,我先后家访了十几次,学生家隔壁的阿婆很关心地问我:“黄老师啊,小莲如果没上学,你会被校长扣工资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让我和他解释一下吧。”让我哭笑不得。还好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很刻苦,看着一张张由稚气逐渐变得成熟的脸,看着学生们学习成绩名列全区前茅,我们在困难和困惑中也感受到了不少快乐。
  以苦为乐是学校老师的强项。平时我们常常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分享课堂趣事,一到周末,学校仅有的几辆破旧摩托车成了抢手货,几个人会骑车到同安城感受都市文明。最怀念有阵子流行交际舞,晚自修后几个男女教师搬开办公桌,靠着英语教师的录音机,开始跳慢三、恰恰,无意中成就了几对教师情侣,打破了讨不到老婆的魔咒。
  1999年,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以总分全校第一,全区第四的佳绩毕业了。送走学生的那一天,我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真正体会到了执着中的艰辛!
  
  融冰:教育思想的涅
  
  1999年到2004年,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带动下,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开始有所改善,这段时间,素质教育全面铺开,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利弊的大讨论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老师们原来一贯坚信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也如初春的坚冰,开始融解。在各级各类教研中,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的讨论一直如火如荼。回首那时,有些观点幼稚得可笑,比如有些人认为学生带作业回家是不合理的,于是一些小学完全取消了课外作业,完全“减负”后的学生反而显得无所适从;有些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搞艺体教育,于是学校的腰鼓队、西洋乐队等大行其道,以至于全区的素质教育大检阅变成了可笑的歌舞表演。很快,人们认识到这种做法的肤浅。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终于把素质教育推上了正轨。教师们对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痛苦涅槃后的教育思想有了质的提高。
  在这段转型时期,老师们也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纷纷参加提高自身素质的继续教育。通过学历进修培训、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培训、课改培训等方式,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在这段主题培训期间,学校教师们的生活过得艰苦而充实。记得那时候学校的电脑很少,晚上七八个人围在电脑旁学习word,后来学习powerpoint,再后来学习flash。在普通话培训期间,我们狂热地练习标准的普通话,甚至连课间10分钟也不放过,很多老师开玩笑说连做梦都在练习卷舌音。
  各级政府也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是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厦门岛内学校作为资源配置重点得到了优先发展,每逢市级教研,看着他们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人手一台台式电脑、笔直明亮的塑胶跑道,我们眼馋得发红。学校领导咬牙切齿地告诉我们,回去都给我好好教书,面包和牛奶早晚会有的!
  教师的待遇仍然不好。老师们勤俭节约一年的钱大部分花在本科函授上。因学校地处农村,交通不便,很多老师购买了摩托车,虽然质量不是很好,但每逢周末集体家访的时候,老师们的“摩托兵团”从学校大门一长队排开,多少吸引了村民羡慕的目光,家长们欣喜着奔走相告“诗坂中学的老师又来家访了”,更让我们感到不少的自豪!
  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被选为学校的国家级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核心组成员,担任实验班教学。在厦门市三年课改总结与展示活动中,我承担了市公开示范课的任务。那堂课,为了让农村学生了解西方食品,我设计了让学生带食物到课堂,当场制作pizza、hamburger的教学任务,并设计了自主探究关于西方食品的新单词、小组合作讨论制作过程等子任务。这堂课较好地诠释了我对课改的认识,博得了上百位教师的喝彩。我也以它为背景,在《福建教育》上发表了我的教育论文处女作《驾教材长车驶向生活》。我开始走上科研型教师的发展道路。
  2005年7月,我带的实验班学生在“初一七,争第一;初二七,保第一;初三七,永第一”的口号中,以各门科目成绩均居年级第一的佳绩毕业了,学生们欢呼雀跃着离开之后,我再次坐在空荡荡的教室,感受着涅槃后的甜蜜!
  
  暖春:讲台如歌
  
  ——陈老师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通过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唯一不足的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有上完。
  ——我不同意刚才这位教师关于时间不足的评论。传统课堂都是在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框框里进行,因此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课堂进度,而新课程强调还课堂于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不可能预知学生的学习进程的。
  ——我认为传统课堂的一些优点还是应该保持,面对新课程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加强对课堂时间的控制。
  ——同意张老师(第二位老师)的发言,我认为新课程的魅力就在于教师对课堂的不可预知性和不可控制性,生成性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在东北师范大学的荷花池畔,厦门市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热烈讨论一堂没有上完的公开课。我作为其中的一名学员,除了学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还深深感受到课程改革给一线教师带来的专业成长机会。除我之外,学校还先后有6位教师被选派到东南亚、北师大等高校进修培训。厦门市翔安区实施的名师工程也让很多教师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2007年,在第二届名师工程大赛中,通过教学成绩考评、现场说课答辩、现场课件制作等环节比拼,我在全区中学组中以总分第二名的佳绩获得十佳教师称号。
  《福建教育》、《班主任之友》等课改前沿刊物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创新教育、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性评价、多元智能等先进教育理念颠覆了之前形成的教育观。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始尝试引入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的人本化管理。
  为迎接新班级,我举行了一个热烈的新生入学仪式,设计了教师寄语、学兄代表发言、新生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新生交流感想、齐读班级誓词等环节,这个仪式令学生毕业后还怀念不已。我还让学生找出自己最中意的照片,要求每人写一句人生格言附在照片上,剪成心形贴于班级宣言墙;为了让后进生提高信心,正确了解自己,我要求全班学生写出每个同学的至少5个优点,汇总后打印在漂亮信纸上,作为进步礼物送给学生,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还把它作为珍藏的礼物;我出钱帮学生定制了班级图书柜,除了捐赠和班费购买外,我还鼓励学生捡拾学校的饮料瓶和废纸以补充班费购买书籍。先进的管理理念带来了可喜的成绩,也让我真正尝到了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的乐趣。
  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达到空前的力度。2007年春季,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已全部免缴学杂费,贫困学生为凑不到学杂费而发愁的现象成为历史。政府还先后颁布多项法律保证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保证了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班主任也不用再为贫困学生的辍学而奔波。
  家访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地进行着。只是当年破旧摩托车大多已经退居二线,学校教师拥有小汽车的比率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山区的经济也蒸蒸日上,水泥大道铺到了村门口,三层洋房盖了不少,老师们都把去山区家访当成了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家访归来,享受着夕阳,看着斜晖下新建的教学楼气势恢弘,塑胶跑道正在施工,当初可望而不可即的多媒体设备现在也已经配备到了年段,学校领导不再咬牙切齿……
  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春暖花开,争相斗艳。但是,课改初期的激动和浮躁已经逐渐平静下来,一些深层次的瓶颈问题逐渐凸显:新的课程理念对旧的课程体系更多的是颠覆而不是融合;过程性评价与中考的人才选拔功能难以协调;先进的课程理念与广大农村落后的课程资源的矛盾;网络时代的多元化德育体系如何构建;80后一代的心理及有效德育探究……
  教育的暖春之路已经铺就,但并不平坦。
  如歌的讲台上,处在改革浪尖的一线教师们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征程……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