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让你走进我 我走进你
作者:王忠文
新学年新班级一组成,我们就召开了“我们来相识”的主题班会。作为大城市的学生,大家都很大方地介绍自己的优点特长,有的一展歌喉,有的即兴作画,班会气氛非常活跃。但有几名学生却腼腼腆腆,涨红着脸,半天才讲出几句话来,却是外地口音,让其他同学一脸茫然,听不懂!原来,他们的父母都是流动人口,他们刚刚转学来到武汉。
此后一段时间,我留意到外来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有一堵无形的墙。课间外来学生坐在自己位子上,基本上不主动参加班级的活动,武汉市本地学生也很少与他们交往。这也难怪,外来学生的父母到处流动,父母到哪里工作,他们就转学到哪里。对一个学习环境刚刚适应,他们又不得不转到新的环境中。这种不断流动的状态,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原来生活的圈子主要是家乡人,长期以讲家乡话为主。他们的父母很辛苦,他们在休息时间经常要帮父母打打下手,哪有时间去培养文体特长?而武汉市本地的学生从小就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之外,很多同学还参加了音乐、美术等特长培训。他们身上总有一种优越感,会有意无意排斥外来生。如何拆除他们之间无形的墙,让外来学生走进本地学生,让本地学生走进外来学生呢?
我想到了开个班会,由我来给学生谈谈流动人口给我市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倡导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子女。但这个想法很快被我否定了,简单说教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一直认为,学生不仅是被教育者,而且是教育者。作为班主任,重要的不是事无巨细地包办,而是要营造一个环境,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去展示和培养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教育自己,教育同伴。
经过几次个别谈话,我发现这些外来学生在帮父母打理生意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学了一些本事,而这些正是本地学生所不具备的。于是,一个班会活动的主题确定了:外来学生才艺展示。班会具体方案的设计者和主持人就由来自山东的小李和重庆的小田同学担任。
二、精彩难忘的主题班会
这是一次让人难忘的班会,也是一次精彩纷呈的班会:小李和小田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他们的过分紧张引起了少数同学的哄笑,但精心设计的班会内容很快吸引了大家。来自广东佛山的小黄展示了陶艺,他用广东普通话介绍了广东吴川陶艺的历史和现状;来自福建的小林父母是经营茶叶的商人,她的茶艺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浙江的小杨其父母是某著名电器集团在武汉的经销商,他给大家带来一组公司产品照片,用温州普通话给大家介绍了该企业的发展史。
最后,这些外来学生用各自的方言表演小品《一只老鼠喝醉了》。小李用山东话,小田用重庆话夸张地进行表演,大家笑得前俯后仰,班会在开心的笑声中结束了。
此后一段时间,我观察发现,这些外来学生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课余时间,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有几名武汉市的学生还拜小黄为师学广东话。班上其乐融融。
三、班会后的反思
劳动者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由此带来他们的子女不断面临如何融入新环境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这些外来学生可能会沦为班级的边缘学生,这对他们完成学业、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对构建和谐班集体也是不利的。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最初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但是效果非常有限。几经反思,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相对本地学生而言,外来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一则他们满口浓重的乡音,与其他同学交往容易产生障碍;二则,他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三则,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文体特长怯于表现自己。这些问题造成了外地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不敢大胆与本地学生平等交往,而这些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应该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不同学生。学好普通话固然可以克服交流的障碍,但方言中却充盈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不正是因为有多种方言,中华语言文化才如此博大精深吗?外来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但是,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这些不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吗?
这次班会给这些外来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示了自己别样的才能,同时,也教育了每个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作为外来学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敢于大胆与本地学生交往;作为本地学生不要妄自尊大,要平等地与外来学生交往。大家彼此尊重,相互接纳,你走进我,我走近你,拆除这堵无形的墙,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而和谐的班级正是大家共同成长的舞台!